第19章 秋水【十八】

冷月如霜 匪我思存 3621 字 6个月前

这是宫闱丑闻,体面相关,皇帝虽然在盛怒中,但仍明白他是在提醒自己,这样的事绝不能传扬出去。不管如何处置,万万不能被外间知晓,否则将沦为朝野的笑柄。开朝三百余年来,宫禁中从未尝出过这样的丑事——皇帝恶狠狠地瞪了敬亲王一眼,杀意顿生,但几乎是立刻,已经硬生生压制下去:“敬亲王酒后无状,御前失仪,口出秽言欺君,着闭禁北苑,从此不奉旨不许踏出苑门一步!”

这是圈禁,赵有智不由松了一口气,提醒敬亲王:“快快谢恩!”

敬亲王僵在那里不动,皇帝死死地盯着他,就像是想用眼光将他剜出两个窟窿似的。赵有智一使眼色,早有内官上来,捺着敬亲王磕了个头,然后架起走了。殿中本就静默无声,此时唯闻前殿深处的铜漏,一滴,嗒的一声轻响,隔了久久又是一滴,仿佛是雨声。

皇帝终于开口:“淑妃慕氏素行不端,即日起褫夺封号,废为庶人,幽闭永清宫。”

她乌沉沉的眸子凝视着他,竟然平静如水,皇帝怒道:“还不拉出去!”内官们这才鼓着勇气上来拉她,她淡淡地道:“我自己会走。”

她仍穿着寝衣,赤足散发就随着内官步下台阶,不顾而去。

翌日清晨豫亲王才得知消息,禁中被瞒得滴水不漏,他亦只知敬亲王昨日酒后失仪,冲撞了皇帝,所以大遭贬斥,于是赶在早朝之前单独请见,意欲为敬亲王求情。但在仪门外苦候良久,不见传召,一直过了辰末时分,皇帝亦未叫起早朝。又过得片刻,才有小黄门传旨辍早朝,才知原来晴妃昨晚病薨了。

晴妃沉疴数载,所以病薨之事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循例宫内下了一道谕旨给礼部,命议谥礼,这亦是意料中之事,奇的是午后又有一道旨意,斥责淑妃慕氏素行不端、“虽摄六宫事,然平庸善妒”,对久病中的晴妃“未能多加照拂”,且动辄“忤上意”,所以褫夺封号,贬为庶人,幽闭永清宫。

这下子大出意料,因为皇帝自得如霜,宠爱逾制,为其册妃之事与内阁颇多争执,气得程溥还大病了一场。而晴妃久病无宠,为了她竟然废黜淑妃慕氏,实是意外之举。所以未过几日,朝野之中渐渐起了一种流言,传说晴妃之死,乃是被淑妃慕氏所害,所以皇帝终于将“妖妃”慕氏逐入了冷宫。

豫亲王起初对此流言并未放在心上,因清流对淑妃慕氏素来不屑,所以幸灾乐祸,借晴妃之事造出此等谣言。未尝想过得数日,流言却渐渐变了,俱言道淑妃被废,竟是因为与皇帝的同母胞弟敬亲王定泳有私情,而晴妃撞破二人私会,所以被淑妃慕氏密遣人投毒灭口,皇帝震怒之下废黜淑妃,幽禁敬亲王。

一时市间坊中言之凿凿,茶楼瓦肆,传得更是绘声绘色。常常三五人坐定,待堂倌倒上茶来,不过数语,主客总会有人提及这桩“天下第一大笑话”,言道敬亲王与淑妃如何密盟私约,晴妃如何亲送宫花却无意撞见二人私会,淑妃如何恼羞成怒,如何派遣心腹内官于粥中下毒谋害晴妃,而皇帝如何在晴妃临终探视,终于知晓真相雷霆震怒,连夜宣召掖庭令……种种细节如同亲见,这等宫闱密辛自然最引人好奇,讲者口沫横飞,听者啧啧称奇。

豫亲王月余之后才知道,因为他体位尊贵,且与皇帝关系亲近,没人敢在他面前提及这样的事。但最后物议如沸,委实瞒不住了,豫亲王才知晓外间竟有这样的“笑话”,顿时大为忧愤。

本来闵河秋汛,决堤不下四十处,淹没三州十五县良田万顷,数万灾民流离失所,乃至疫病渐生,急调粮食、药材赈灾。而秋高马肥,屺尔戊诸部趁势南下,滋扰定兰关,因年年此刻必有游骑来犯,守军一时大意,竟容细作混入定兰关内,数十细作于半夜同时纵火,满城军民扑救不及,一夜间将定兰城烧成遍地焦土。定兰关乃是朝廷最为倚重的西北门户,遇此之变,急调关内鹤州、繁州的驻军北上赴援,与屺尔戊的骑兵激战日久,竟相持不下。眼看不得不抽调北营赴援,所谓内忧外患,皇帝连例行的秋狩都罢而未举。而身为总攘国是的豫亲王已经忙得一连数日未曾阖眼,听到这样的“笑话”,顿时一阵头晕目眩,勉强扶着桌子站起来,只说:“换衣裳”,已经神色如常,“去上苑。”

因时气不好,皇帝感染风寒,于数日前已经由宫中移驾到上苑静养。而内阁诸臣皆未扈从,好在快马疾驰只需要半日,远远已经望见一片枫红似火,如燃着半边天际,掩映着玄色琉璃连绵起伏,正是上苑的醉人秋色。西长京地气润厚,秋深枫红总要在九月间,但上苑火枫之树异于常种,七月便红叶如烧,所以上苑观枫乃是一奇景,历来随驾秋狩的文臣博儒,颇多歌咏之词。

皇帝精神还好,看着只是形容略为清减,披着件夹衣坐在听波榭上,看小太监们搭菊花架子。身后侍立的正是司礼监太监赵有智,见程远引了豫亲王进来,皇帝还是很高兴:“听说你忙得不得了,怎么得闲到这里来看我?”

豫亲王不做声行了见驾的礼,皇帝命程远搀起来,又笑道:“看看你瘦成这样子,倒真叫朕心里头过意不去。有些小事,交给底下人做就行了,要知道保养自己。”

豫亲王这才道:“臣弟有个不情之请,恳请皇上准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