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坐火车走了,从省城走的。”大丫老实交代。

“她人在哪?我说的是她大学。”

“不知道,她没说,小虎问了她也不说,我们就在省城玩了几天。”

杜小娟看向小儿子,看他点头,骂了声瘪犊子,夺过大丫手里的衣服,娘的,穿不进去,鞋子勉勉强强能合脚,她恶狠狠瞪她一眼,把鞋子给拿走了。

第105章 105 引导

年后, 苏老头来县里喊宁津跟他回去一趟,回来的时候宁津肩上就多了副担子。

“啥啊?”苏愉蹲下翻筐里的东西。

“干豇豆、酿豆豉、腌的辣椒、晒的红薯干、红薯粉跟红薯粉条,还有干鱼跟两只风干的母鸡。”苏老头站一旁说:“听你们说东北冬天长, 蔬菜少, 你妈今年秋天存干菜的时候就多准备了一点, 你都给带走,红薯粉条啥的,我都盯着在, 红薯洗的特别干净,一点都不硌牙, 鱼也是我们村里堰里的,都是肥鱼, 母鸡是你妈养的,小远说吃虫长大的鸡肉香, 家里的鸡白天都在自留地里, 我们炖了吃了的, 味儿特鲜,就是不知道风干了味还好不好。”

“指定差不了。”苏愉看老头精神奕奕的脸, 没再败兴的说不要,老两口在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高兴, 她稀罕这些东西他们也高兴,即然是件高兴的事, 她就该痛痛快快地接受。

“喜欢吃我今年还给你们准备。”他精心准备的东西有人喜欢,苏老头笑开了嘴,心里琢磨着今年还要多准备些啥,听说老三村里有个会做熏鱼熏肉的,他改天要去串串门唠唠嗑。

“你等着我信, 我那边有时间了就我回来带你去看病,没时间就是宁津带你去。”

“哎,我都知道。”老头看屋里已经空了,说:“放假了多回来,家里亲戚多,你们一家单独在那边冷冷清清的。”

苏愉胡乱点头应好,不管回不回得来都应是。

走的时候宁津送媳妇跟两个儿子去火车站,这样长久分别短暂相聚的日子已经有三年了,他还是适应不了,以前是他长年累月在外跑,妻儿在家等他回来又送他离开,再数着日子等他回来。他看向说个不停,丝毫没有离愁的三人,心想在外飘荡惯的人可能都不怎么恋家。

“我们要上火车了,你回去吧。”苏愉把他手里的东西接过来递给两个儿子,短暂的抱了一下,一触即分,警告说:“管好裤腰带,不要投机倒把,仓满了就要去找公家交公粮。”

“还有,你什么时候过去?厂里有安排吗?”

“还没确定,有机会我就过去。”他还有点愣愣的,她这两句话十分耳熟,他抬起头看向头朝向车站里面的儿子,人家娘三个一起离开,可不就是把家带走了,其实在外面漂的人始终还是他。

“有机会我就回家。”他笑了一下,嘱咐说:“你要是回去晚了记得让小远送你回去,夜里小心点,不要随意开门。”

“知道,你一个人在家要好好吃饭,别老是煮把面条糊弄肚子。”

不,人走了家也搬了,原来的家就成了住的房子,“我的家可不在这里,我俩是两口子,哪还有两个家的说法,你跟孩子们在哪儿我的家就在哪儿。”

他突然的文艺煽情让苏愉打个寒颤,“平安真不愧是你亲儿子,说话一模一样的麻人。”她轻捶他一下,“那我在家等你回来。”

“说完了没?车要来了,都老夫老妻了还腻腻歪歪的,老妈,你看看你俩的样子,是我说话腻人还是你俩举动腻人?”平安叉着腰,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好戏,一旁的小远眼睛闪躲,这两崽子也不知道偷看了多久。

“那我走了。”

她走上站台,没接平安递来的包,拍了两人一下,指着平安说:“你跑不了,你娶媳妇了指定比你爸腻人,黏糊的起泡。”

“但你跟我爸都四十了,谁家两口子四十还又搂又抱的?”平安犟嘴。

“四十岁还有生娃的呢,我又搂又抱咋了?。”她先一步挤上火车,小远平安紧随其后,闭嘴不再说话,单说生娃跟搂抱没问题,但把这两样联系在一起,刚懂皮毛的毛头小伙不好意思接话。

老家的野草已经冒头了,他们进入黑省还在下雪,在火车上换上厚棉衣,下火车后缩着脖一跐一滑地往回走。

“回来了,我算着你们这几天要回来的,赶紧进来暖暖。”二丫听到动静出来,看两只狗摇头摆尾的放心地来开门。

“你把它俩接回来了?我以为还养在顾老师家呢。”苏愉摸了两把狗头,掀起帘子进屋,换上拖鞋就摘围巾,吁道:“还是有炕舒服。”

“我回来的时候是下午,炕烧起来了就去把小黑小花接回来,回来陪我,有它俩在我安心不少。”二丫拿鸡毛掸子要给小远平安扫雪,平安摆手后退一步,说:“不用不用,我回屋换件衣服就行了。”

苏愉回头,就见小远跟平安一起溜了,她对二丫笑说:“都大孩子了,都到了能处对象的年龄,你可别拿他俩还当小孩照顾,养一堆臭毛病,以后娶媳妇了媳妇可不惯着他,净吵嘴。”

“也是,我也是顺手了。”二丫干巴巴地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