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又怎么了?”太后疑惑地看了看他们,又看向娜仁。

娜仁无辜地歪头,“嗐,他们忧国忧民的人,想的什么谁知道呢?今天这个凤梨好甜,点果子露一定好喝,要打出汁子来,滤去果肉,用桂花蜜露一冲,酸酸甜甜的,又带着桂花的香,啊——”

太后喉咙滚动一下,目光幽幽地看了她一眼。

娜仁与她对视,没一会,默契地同时招手,喊:“福寿——”

异口同声。

太皇太后更是无奈,摇摇头,用小铜著儿拨弄着手炉里的碳灰,看似不想关心这边,却还是在福寿领命将要告退前,对她道:“去岁得的那两罐子桂花蜜寻出来冲水。桂花蜜味淡,又不知多少才能冲开。”

“嗻。”福寿笑呵呵地应了,下去一一照办。

苏麻喇就在旁边笑看着,眼角的褶皱纹路是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却也映衬得她愈发温柔。抬眼间见阿朵立在炕那边略带着些无奈地轻笑着,便更为忍俊不禁。

不过虽然康熙已经亲口定下随行的嫔妃与两位公主,宫中还是因此泛起了不笑的波澜。

听说要随着的自然欢喜,去不成的也难免落寞。

宜妃见那四人均是一副喜上眉梢的样子,不由暗暗撇嘴,贤妃与荣妃老资历,她不会轻易招惹,与小那拉贵人也算是有一份交情,不欲为难,便冲着万琉哈常在开火:“倒是忘了妹妹也有许久没能见万岁爷一面了,没成想万岁爷还能记着妹妹,妹妹定然十分欢喜吧?”

“能去五台山朝拜,怎会不欢喜呢?”万琉哈常在仿佛完全没听出宜妃话里的意思,喜不自胜地握着戴佳贵人的手,道:“我定要给咱们胤祐求一道护身符回来,还要替你拜一拜文殊菩萨,愿祂保佑胤祐平平安安地长大、 以后娶个好福晋、儿孙满堂!”

贤妃不由轻笑,道:“七阿哥才多大呀?你都想到儿孙满堂了?”

“指不定这辈子只能去一次,自然是要把想求的都求尽了,不然岂不亏了?”万琉哈常在正色道。

贤妃点点头,“也是。可惜了大阿哥还要上学,还是皇贵妃与荣妃有福气,能有女儿陪着。……纯亲王年龄尚幼,只怕离不得皇贵妃,不知是否跟随?若是跟着去,他身子又不好。”

“太医道是无妨,跟着去也没什么,左右一路都是坐车,便是舟车劳顿也是有数的。我也是想他自己个拜拜,好求佛祖菩萨能够庇佑他。”娜仁感慨着,见佟贵妃似有些落寞之色,心中明了,便又笑对她与钮祜禄贵妃道:“这宫里的事儿啊,还是多亏你们两个操持了。贤妃与荣妃走了,宜妃怀着身子,你们两个要多操不少心。若不是宫里实在离不得你们两个,皇上还说叫你们也去呢,四阿哥正也是能出去逛逛的年岁,倒是遗憾,且等下次吧。这次是西巡,若有一日南巡了,才是不能错过的热闹呢。”

佟贵妃也是好哄,听了她这话,便微微笑着道:“娘娘的话有理。”

钮祜禄贵妃道:“可不是吗?若是南巡,妾便是撒泼打滚,也要求皇上带上,能一览江南美景风光,脸面还算什么呀?”

她这么一说,殿内的气氛登时变得轻松起来,娜仁递给她一个赞赏的眼神,得到她微微的一抹笑。

不过最后出行时,队伍里还是添了两辆马车——是德妃带着六阿哥。

她使了多大力气在康熙面前小意温柔又是苦苦哀求、表达遗憾、幽怨无奈,怎么花样百出地把自己和儿子插进来,宫中知道内情的可不少。其中用了多少力气,自是不必细说的。只说娜仁那一段日子里的笑料,便都是永和宫来的。

德妃可不觉着没脸,甭管中途用的是什么手段,达成目的了就是好的。旁的不说,单单出宫前宜妃恼恨的神情,便足够她回味一段日子,乃至在旅途中回想起来,枯燥的路程又毫不乏味了。

这可真是拿人下饭、拿人打发时间。

皇帝出巡,太皇太后、太后同行,自然是阵势浩大,光是侍卫便有上千名,再有宫女、內监、外官员,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行动起来也非常缓慢。

娜仁每天除了吃就是睡,马车上也不看话本子了,每天的消遣十分有限。皎皎倒是时常抱着琴来弹琴给她听,还会换换花样,从洞箫、玉笛到琵琶、古筝、箜篌,花样百出,也不知她到底带了多少乐器在行礼里。

也因此,娜仁的马车一度非常热闹——旅途中消遣有限,过来听听音乐总比窝在马车里发呆的好。

娜仁被皎皎激得也来了兴致,又或者说是闲得要命不得不找点乐子,也开始把学过的乐器捡起来。

不过她学过的样数本就不如皎皎多,洞箫、玉笛这种对嘴的东西,作为一个矫情的人,她是不会用旁人的,她自己又没带,最后便只剩下七弦琴。

到底是童子功,虽然童子功练得也不咋地,但勉强也算有点功底,有皎皎从旁指导,她很快便能磕磕绊绊地抚出一曲完整的《鹤冲霄》。

是太福晋听了会一脚踢起棺材板抄着来打断她的腿的水平。

但现实里,娜仁便不必担心了。

虽然只是入门级,整曲抚下来,皎皎与留恒还有来看热闹的康熙还是很给面子地鼓掌叫好,真叫娜仁志得意满,挺起胸膛骄傲地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天才。

就在身边人这样捂耳朵闭眼睛的无脑吹捧鼓励下,娜仁重拾对古琴的兴趣,开始将早年的功夫都捡起来,每天在马车上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练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