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 和大佬们打打交道

孔捷尤其会说话,“束脩之礼自古有之,当年孔夫子给人做老师也是收礼的,咱同样是姓孔,作为孔夫子的后人更不能失了礼节。

领导是要传授咱宝贵的经验和心得的,这就算不给老师准备一些心意,也总得交点学费吧?”

这就是会说话的人呐,会说话情商高的人,就算是送一些小礼物,依旧能够送到人的心坎上。

嘴巴笨的,拿着再贵重的礼物,也未必送得出去。

李云龙则是自带魅力的人设,嘿嘿一笑,礼物一拿,啥话不用说,这马屁就拍到人家心上去了。

于是。

在孔捷和李云龙受宠若惊之中,大领导甚至忙里偷闲,亲自给两人加强党课,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个人诗集每人送了一份。

其余大佬们也没有藏私,带着孔捷和李云龙一起探讨一些军事方面的,政治方面的,甚至是未来的新中国建设方面的问题。

这也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孔捷感到不虚此行,收获颇丰的同时,心惊不已。

这些革命领导人们长远的目光和伟岸的魄力的确令人敬佩!

不仅如此。

孔捷和李云龙在延安待的时间不长,倒腾的却是不少。

给各根据地部队部队送井水,做水箱冷却水,特别招来专业队给安装自来水管,还送新鲜水果蔬菜,劈柴,帮忙生火做饭。

另外还给不少地方根据地送了紧缺的药品物资,像疥疮药,打虫药什么的。

还让医疗队帮地方根据地生病的同志看病。

特别是孔捷知道的后来出现病况的一些领导,更是提前坐上周全的全身检查。

另外,孔捷还贴心的给延安方面一些身体不太好的老领导们准备了一份周全的养生计划,事无巨细到包括领导们每一餐应该怎么吃,以保证营养充足的问题。

两人因此在延安方面留下了一致的好风评!

孔捷还和领导们彻夜长谈了新形势下的军事改革和根据地经济改革,还有如何协调各根据地进行军事行动,如何发展各根据地经济,进行优势互补的各方面问题。

这让孔捷在受益匪浅,贪婪地学习着的同时,也让领导们对于孔捷这位前线的军事干部是称赞连连。

正如总司令的一句话:“若综合考虑孔捷同志的军事才能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他在前线,至少能顶三个师啊!”

……

有人欢喜有人愁,另一边,此次为了来探八路军虚实的委员长,心里头可不是个滋味。

望着八路军装备精良,军威彪悍的装甲部队。

委员长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自己当初花费了大代价从国外买回坦克打造的装甲兵团,早已经成为历史。

重新打造装甲兵部队的事情委员长想都没敢想,谁知道八路军竟然做到了。

尤其是这个孔捷还有李云龙,当真是难得的两员虎将。

他们在蒙西地区击败日军的装甲部队不说,此行返回延安甚至还带回了相当数量的俘虏。

这些俘虏大多都是日军的技术兵种,所以战败求死的信念并不算太强烈,选择投降的也不少。

孔捷和李云龙对此向外做出的解释是:“在蒙西地区,能够打败关东军的战车旅团纯属是侥幸,小鬼子自己傻傻的掉进了沼泽里,这些俘虏大多还都是咱们八路军将士从沼泽里头捞出来的!”

即便如此,委员长还是看得心惊不已。

如果八路军将这些投降的日军技术兵种全部消化的话,那又是一大批的人才。

这让委员长阁下忍不住搜肠刮肚地想着,黄埔军校里面有没有过孔捷和李云龙这两个名字。

该不会又是自个儿把人才送给八路军这边了吧?

结果没有任何印象。

这让委员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难免更加郁闷。

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却也能表现的如此优异,才能出众,难不成这人才真的就全部是向着他八路军的?

好在一扭头,望见此行跟在自己身边的嫡系爱将,委员长又在心里安慰了自己一句:

不就是人才嘛,自己的身边照样是人才济济……

(本章完)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