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你忘了吗,关奶奶给我讲过她年轻时候的事情。”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衡玉也能从她的话中拼凑出完整的事实来。

年轻时候的关雅,可没有现在的气质和学识。她祖上是清朝的大官,后来祖父吸食鸦片,把家里都败了。她父亲体弱多病,很早就撒手人寰。关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跟着母亲在外祖家生活,寄人篱下,养成了一副敏感的性子。

年轻时候的邓谦文则不然,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学识出众。而且当时,邓家蒸蒸日上,家底殷实。

两人是指腹为婚,盲婚哑嫁。

刚嫁到邓家时关雅很忐忑,总担心自己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招来嫌弃。在那个时候,是邓谦文空闲时一步步引导关雅要怎么和他的家人相处,一点点让关雅放下敏感自卑。

两人婚后两年关雅还没怀孕,她在邓家受到了不少压力。那时候邓谦文还要去美国留学,他思考之后,决定带关雅一同去美国。

在美国人生地不熟的,担心关雅在家无聊,他把住处选在周围华人很多的地方,还教关雅说些简单的英语,教关雅写字。

“现在人人看到我和老邓,都说我们相配。但是在以前啊,可都不是这么说的。”

衡玉还记得对方说这句话的神情。

带着淡淡的感慨和幸福。

虽然不是同一辈分的人,但邓谦文和关雅这对夫妻,与郁洛和季曼玉,就是一个对照组。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不般配,只要有一方愿意多宽容些,多给彼此一些时间,其实也是可以从“不般配”变为“般配”的。

毕竟也没有多少人生而知之。

——

《黄粱一梦》这篇小说,季曼玉打算投到《新公报》报社。

她的前两篇小说都是投到《小说日报》那里。顾名思义,《小说日报》里面的内容,大多数是拿来打发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