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你这样的想法啊,只能说适合你。”唐舒璇摇摇头,“你有着天才一样的剧本构思能力,所以你做什么都有谱儿。换作别人就不行了,他们不是去抄袭国外的,就是跟风香江本地的。这样就减少了失败的风险,但动作就是要快,在观众们还没有厌烦之前就要进去抢食,只有这样才能赚钱。”

殷俊点了点头。

很多人以为,香江的电影抄袭之风是90年代才有的,实际上大错特错了。

香江的电影一向都如此。

一部电影受欢迎了,别的电影公司肯定会不断的模仿抄袭,直到这部电影没有办法作为止。

只不过,现在的电影总体还没有那么的繁华,没有宝岛和韩国资本来扶持香江的电影行业,更没有那么多的院线来放这些粗编烂造的电影,所以大致上能上映的,能获得不错票房的,都是好电影。

而邵氏和嘉禾等电影公司,还是要脸皮的,制作出来的电影都还算比较精细,他们的明星们也都还靠得住。

然后外埠的发行商就指着这些排行榜上的电影、大公司出品的电影买,基本上就没有错。

到了90年代,当电影明星们被金钱迷失了之后,他们只要看到钱就去演戏,也不管什么剧本。

偏偏外埠发行商还在认他们这些招牌,所以看到他们的名字就买电影,结果连续几次,十几次的票房扑街之后,外埠的发行商就再也不会上当了。

久而久之的,香江电影也就垮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很欣赏程龙的重要原因。

程龙在那个无比浮躁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出演任何的烂片,即使是那部文艺片《玻璃樽》,也绝对称不上烂片的范畴。

相比之下,以后被大家推崇的演技之王们,比如说梁朝韦,他的烂片比他的正片都多好不好?

更别说吴振宇、刘清云等等了,甚至连周闰发和周星星也很是演了几部烂片。

为了什么?

别说是什么被社团逼迫,实际上大部分就是为了钱,十几天拍一部电影就是两三百万、甚至五六百万,谁不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