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页

于是在79年,也就是今年的年初,中枢专门召开了会议,最后做出了“同意知青分批返乡”的决定。

这下子,超过1000万的知识青年,就蜂拥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城市,这个行动,就叫做“知青返乡”。

作为知青的输出大户,华京、沪海、江南、江东等地,起码有三五百万的知青回到了城市,给本来很宁静的城市,一下子注入了许多的生气,也注入了许多的喧嚣。

魏小范就有几个亲友“上山下乡”了,他因为不属于城市户口,又是实实在在的庄稼人,所以不被列入上山下乡的对象。

他上个月带着李丹敏回华京一趟见见父母弟妹的时候,就见到了两个回来的表弟和表妹,还有一个远房堂兄。

他们的变化之大,让魏小范忍不住都有些感慨。

第0401章 集资建房(下)

“随着知识青年返乡,城里的住房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所以现在不少返乡知青多的城市,就开始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单位集资建房。”田成平解释道,“也就是说,由单位出土地,国家出免税政策,然后单位职工一起出钱修建房子。如果单位职工钱不够的,由单位给予补足,但房产证就不能写100的产权,只能写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单位这边。”

“修房子啊?那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李丹敏吐了吐舌儿,“要不我们出五分之一,剩下的团里帮着出?反正产权什么的无所谓,我们只要有住的地方就行!”

“如果我们有这个钱,哪里还需要你们来集资啊?”高红哭笑不得的道:“我们核算了一下,如果都按照以前的筒子楼修,一套40平米的房子的话,造价在3000块上下。如果修200套房子,就是60万。团里如果去化缘的话,最多能拿到10万,还有把我们的老底子加起来,总数也不超过20万。如果你们想要房子的话,那么自己就得出三分之二,最少!”

三分之二就是2000块。

而现在江南昆剧团的平均工资也才50块上下,不吃不喝40个月,也就是三年多才能得到一套房子。

李丹敏计算了一下,不觉哭丧着脸,“我起码还要存三年才够!中途还得吃饭买东西啊!”

葛德信的脸上抽了抽,语气压得很平和,“小丹,你怎么把担子压在了自己一个人的身上?你们不都还有父母,有亲戚朋友可以支援吗?想一想啊,你先借他们的钱,买下房子之后,有了自己的小窝之后,再慢慢的还他们,不是挺好的吗?如果你因为没有钱而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道以后多久才有这种机会了!”

李丹敏眼睛一亮,连连的点头,主任说得真好啊!

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