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页

现在是1981年,民众们大致上还是淳朴的。

能进入到工厂里面,告别的一天到晚游手好闲,告别了面朝黄土种地的日子,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做活儿,对这10000个工人来说,简直是太梦幻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工资还那么的高,实习期都有50块钱一个月,都相当于其它工厂或者供销社的正式员工了!等到他们正式入职,起码都是80起,比起在乡村里的父母、兄弟们的收入加起来还多。

这样的工作,你说谁愿意放弃?谁愿意被淘汰?

之前的学习文化、学习英文他们都熬下来了,现在最后要正式上班了,要正式领高工资了,就要被淘汰了,谁能受得了?

不仅仅是他们在这边有点人心惶惶,就连霍健宁他们也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

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在仔细的观察员工们。

手脚不灵活的、干活儿偷懒的、做事情不开窍的、喜欢耍小聪明的……这些都不是麒麟电子需要的工人。

可问题就是,再怎么的考察和筛选,最多也就是500多人不合适,剩下的全部合格。

按照香江的工人标准来说,他们绝对是最优等的工人,跟麒麟工业园区的那群工人们相比,都丝毫不逊色。

要知道,在流浮山下的麒麟工业园区的工人们,早已是香江的招牌,每次外国来的那些考察团,政府的人必然带他们去麒麟工业园区,让他们看看,香江的工人有多么优秀。

虽然在文化程度上和上升潜力上,他们不如日本的工人,但除开了日本工人,他们可也是数一数二的强悍。

这些工人的出类拔萃,和殷俊的福利待遇有关,也和麒麟集团的严厉制度有关。

但现在的这群工人,薪水待遇比起香江的差了十倍都有余,可人家居然还做得这么好,这让霍健宁他们都有点舍不得砍掉多余的人员。

只不过,你这话都放出去了,再随意的收回来,是有点不像话。

况且麒麟电子收录机工厂,也确实用不了这么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