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9页

粤东的发展,有一半都是靠了宝岛的商人们,剩下的一半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近在咫尺的香江商人,几乎是没有关系。

哦,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香江商人给开的头。

比如说电子手表、塑料制品、小家电、制衣行业等等,也是香江商人来粤东投资的。

粤东的薪水条件比起他们那边要低十倍,然后水电气和原材料也来得便宜一些,最重要的是税收又几乎没有,谁不愿意在这里开厂赚钱?

而且香江还有一个很好的规定,那就是你在海外挣的钱,不用在香江上税。

如此算来,他们在内地的工厂生意等等,都相当于是白赚的啊!

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个基础,所以90年代宝岛商人进入内地时,就看中了这个投资宝地——拥有成熟的供应链条和政策服务,还有更重要的是数百万的熟练产业工人,正好能让他们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大展拳脚。

比起宝岛的工厂规模来,香江的根本不够看,所以一旦宝岛商人进入内地后,香江的除了房地产产业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也是在宝岛工厂的带动之下,内地的那些工厂们才开始自己慢慢的摸索,做起了代工,然后又树立起了自己的牌子,最后才反过来成功了。

因此,粤东把期望寄托在香江人身上,那简直是不懂得香江的经济结构,属于是空欢喜一场。

要依殷俊的想法,粤东,江南这些劳动力密集、交通发达的区域,应该直接走出去,去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接各种单子。

太深奥的他们也不懂,太简单的别人也不会给。

就接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单子,薄利多销,但能锻炼出一大批产业工人来的那种。

只要好好的锻炼个十年、二十年,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比前世更加的兴旺发达,还不用被日韩和宝岛商人给中间剥削一截。

当然了,这也是殷俊的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