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谢玄妙语论天下

谢玄满意地点了点头:“小裕,你这番分析,很有长进啊,看来你不仅兵法出色,在全局的战略眼光上,也进步不少。不过我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不仅是北方开始混乱,我们大晋的荆州兵马,看起来也会有所行动了。”

刘裕哈哈一笑:“看来桓玄以前还真没说错,他们桓家还真是要以北伐为名,去争取自己的权势了。玄帅,既然桓家要抢先北伐,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作好准备了,现在秦军大败,国内也开始动乱,此时北伐,事半功倍啊。”

谢玄摇了摇头:“不,现在还不是时候,秦国只是小乱,翟斌也好,乞伏部也罢,还不至于让苻坚无法应付,桓家的北伐,也是一种姿态或者说观望,他们在荆州对峙了几个月,没有什么兵力的损失,而粮草又是充足,趁着秦军退去,先收复襄阳重镇,再视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而且,这回桓玄带兵来参加献俘大阅兵的活动,只怕没这么简单,背后,可能会有什么阴谋呢。”

刘裕眉头一皱:“那玄帅要如何应对?”

谢玄的眼中冷芒一闪:“正好,让他见识一下我北府军威!”

谢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结果走到半路,他的叔父乞伏步颓在后方谋反,苻坚淝水之败后,无力去镇压陇右,于是派乞伏国仁带兵回去平叛,结果没有料到,乞伏步颓居然主动迎接乞伏国仁,拥立他作为部落首领独立,乞伏国仁也看出秦国这时候的衰弱,干脆就扯旗造反,现在陇右诸部羌人,多半投向乞伏国仁,旬月之间,有众二十余万啦。”

刘裕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二十余万?怎么有这么多兵马?不是说陇右地广人稀吗,一个鲜卑的部落首领,就有这么多的部众?”

谢玄微微一笑,说道:“陇右河西之地,自后汉(东汉)以来,就是羌胡势力占了绝大多数,当年后汉与羌人的战争,持续了数十年之久,损兵折将,也未能将之征服,一直到了西朝的时候,仍然有秃发氏鲜卑的大起义,好不容易才能镇压下来。盖因这些地方多半是优良的牧场,千里草原,适合游牧,所以连塞外的鲜卑人,匈奴人都大量地迁入,这些来自塞外的胡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远远强过当地的羌人,就象乞伏部,慕容部这样,很快就能征服当地的羌人部落,形成一方势力。”

“而中原的王朝,不管是汉朝,西朝还是永嘉之乱以来的北方胡人王朝,离这陇右之地,都有数千里之遥,想要发兵征服,力有不逮,所以往往只要当地的这些部落首领称臣纳贡,名义上归顺,中原王朝给他们一些将军,大单于之类的封号,就算相安无事。”

“比如乞伏部,原来在陇右是一方豪强,但被秦国打败之后,也是接受了秦国的封号,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仍然是统领着自己的部落,积蓄力量。这些人平时会恭顺,可是一旦象秦军这次淝水大败之后,他们觉得时机到来,就会割据自立。这些羌人,鲜卑人,畏威而不怀德,象乞伏国仁,就是号令陇右各部,强迫各部首领前来盟会,认他为主,如若不然,则发兵攻之!如此恩威并施,那些小部落岂有不从之理?”

刘裕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如此。我听说当年秦国的先人,蒲氏部落,也是这样的一个氐人部落,雄居陇右,后来在永嘉之乱时,才趁机迁入中原,机缘巧合,占据了关中,成就霸业。如此看来,一波波强大的部落从塞外,从陇右,从河湟进入中原,而在当地留下了实力的空白,于是总会有新的蛮夷部落崛起,永嘉之乱百年,不知道有多少胡人就是这样地进入了我汉人中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