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垒堤

荡宋 贼大胆 1824 字 1个月前

老仙溪的溪水退下之后,一大半干涸的河床暴露了出来!

这里面上面是大块的花岗和青石,下面就是松软的河泥,上面的石头好清理,下面的河泥可不好挖!

赵小品先把河水堵了起来,把河床一分为二,河水流淌的地方加高围了一圈,避免让河水漫过来,把另一半河床淹了,这样民夫便不好挖河床。

按照进度,等一半的河床挖完,再把另一边的河水放进来,依样画葫芦,挖另一边。

施工刚开始就碰到了问题,这些河泥要放到哪里去?

赵小品很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挖出来的河泥堆砌到两边的河堤上,垒起来,加高堤岸!

河堤是一定要加固的,不管河床挖不挖,河堤都要做到金汤不破。

一挖一垒,整条老仙溪的河床相对高度便增加不了少!

而且老仙溪最上面的一层河泥赵小品自己已经看过了,那是烧青砖上好的原料,用这各老河泥烧制成的青砖,硬度与质感俱佳,不脆不泡,用在建房上面是最好不过!

可不敢浪费了,他让民夫把一筐筐的老泥挖到河堤上,再让砖窑的人过来拉走!

这几日不下雨,几口砖窑马上加足了马力继续烧晒青砖,倭人来到河道上一看,也被这浩大的场面给吓住了,果然只有汉家人能干成

大事,一下子就动员这么多人,想修一座长城也能修出来!

河堤可不是随便挑着土就能堆起来的!上好的河泥拉走了,下面大部分都是黄泥与红土,这些土就没有什么价值,岛上也到处都处,唯一的用处真的只能用来堆砌河堤!

黄土垒河道,这其中也是有门道的。

湿泞的河泥不能直接垒上去,这样垒的效果不好。

大秦的直道如今犹在,去参观秦直道,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直道两旁郁郁葱葱,但是直道上却见不到林木和野草,即便是数十上百年未曾有人踏足的直道段亦是如此。

河道上的泥铺上去,要先夯,用石碾子用力地夯!

那青石挑个浑圆的,中间用凿子击穿,穿过去装起一个架子,两个老汉便能一齐儿推着走,一具两百来斤重的石碾子压过的地方,那地面是堪比混凝土一般的硬度,就这样,还不过瘾,要继续来回地压,又压又烧,直接一层接一层地河道边上堤岸垒起来!

这样还不够,这垒的过程里河道的土里还要不停地撒碱盐!

这个操作连梁川都没有看明白,只有赵小品这样精通建造的人才懂!

原来把土弄得盐碱不堪,最后土里就算有草籽也长不出来。。

否则那草种一冒芽,河堤马上便毁了!

梁川一听,这果然是一个好方法,这可是物理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古人的智慧果然不能小视!

最让他惊奇的是那个石碾子

,这是什么好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