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李永生对此,当然是无所谓的,他缺的是大钱,不是这种小钱,而且他对吴妈妈的印象特别好,就说你住着吧,我也会时不时回来的。

说到钱的事儿,他就想起了千两黄金一两的灵谷,少不得又去“醉枕后海”一趟,想要找雁九——她还欠着他八百两黄金呢。

雁九不在京城,李永生也不想等,于是又找一趟宁致远,希望他能帮自己催一下债——我要回博灵郡了,能让她把黄金给我送过去吗?

宁致远也不在,他只能把话留下,遗憾地离开。

然后他就发现,在京城待了这么久,想要干脆地离开,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下来,朱捕长就来看他,她从吴小女那里得知,他要离开了,所以备了一份程仪——五十块银元。

治好朱大姐三十年的瘫痪,五十块银元实在有点拿不出手,但是朱家并不是特别有钱的,朱大姐帮吴小女盖房子,也花了六十多银元,这还是没算其他的人情。

总之,五十块银元,也相当于景钧洪教谕两年的薪水了,作为用在路上吃吃喝喝的程仪,真算得上厚重了。

事实上,送程仪的不仅仅是朱大姐,蒋看海、曲胜男、郭老教谕等人,都送来了程仪,后两者甚至极力劝他转到大修堂来。

李清明也着小九送来了程仪,他知道李永生对军役部观感不佳,所以也没亲自上门。

李永生待了整整五天,才得到了宁致远的邀请——若不是等这个邀请,他此刻已经在回博灵郡的路上了。

这一次上门,他是冠冕堂皇去的,宁公公的宅院外,还是排着七八辆马车,不过他一到门外,直接就被门子请了进去。

宁公公今天的精神不错,见了他之后,笑着聊了两句,然后又问,你就不能留在大修堂?

这几天,有无数人问过他这个问题,李永生的回答也很直接:我总不能忘本。

宁致远见他这么回答,也没了脾气,又问了两句,听说他保送了博本院的研修生,没好气地摇摇头——保送大修堂的研修生,其实也是一句话的事嘛。

不过这时候说这些,也有点晚了,于是宁致远一摆手,着人捧出了千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