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页

就在开春后不久,李清明发起了一场偷袭,这一次是他跟离帅协商,调用了五万郡兵、五万勤王兵,外加四万御林军。

一共十四万大军,号称三十万,由大名府南下,穿行豫州郡近百里,然后包抄了襄王的退路。

他们并没有发起多么猛的攻势,只是掐断了后勤,顺便歼灭了三万海岱的郡兵。

但是这一仗,是彻底地打痛了襄王,原本打算大举进攻豫州的军队,马上停止了动作,就地组织防御,防止李清明的军队端了襄王府的老巢。

而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襄王,闻言也是大惊,“怎么就让人抄了后路……内阁这些蠢蛋,连军役部的行动都不知道吗?”

对他来说,损失三万战兵,就足以痛彻心肺了,更别说是被端了后勤粮道——这年头的事儿,果然是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不过至于说老巢被端,他倒不是很担心。

在海岱,襄王府还有五十万的军队,三十万后备役以及七十万丁壮,倒不信李清明那区区三十万人,能把他怎么样了——说是三十万,有没有二十万还难说呢。

但是前线这二十多万人,跟后方断绝了联系,军械和军粮供应不上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襄王的反应很奇怪,他不但没有回师攻击对手,也没有前出攻打幽州守军,反倒是开始加固防御,不但北向加强了防御,南向也做出了防御。

朝廷里的官员,被这种奇特的反应镇住了——这是又要干什么?

然后他们又获得了消息,襄王府后方的军队开始北上。

原来是要利用海岱驻军,解决掉朝廷的南下部队。

但是大家依旧不能理解——你能保证在解决掉朝廷军队之前,自家的前军不被攻破吗?

就在众人争吵,是否要对襄王的前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有军情司探子冒死传来了消息:海岱水师已经自东而来,登陆幽州,叛军已经派陆军接应去了。

朝廷里的官员这才明白,合着襄王一直藏着的杀手锏,现在才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