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154章 广州来客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3111 字 2022-11-06

自然就有脑子转得快的人在诗会之后悄悄找到李奈,硬是要先拿订金进行预订。有鉴于消费者高涨的购买热情,李奈也只有“无奈”接受了这些预订,两三天下来,便已经有二十多人在李奈这里下了订金,其市场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根据带回这些样品的李掌柜所说,这还只是海汉人试制出来的样品而已,正式的产品肯定会更为精致完善。海汉那边的一位施掌柜已经发了话,后续会有多种多样的产品陆续推出,而且会将这个类别的产品从品牌、价位上区分开档次,用海汉人的话说,这叫做“针对消费者的需要来开发产品”。

李家父子几人听得都是一愣一愣的,这些经营策略中蕴涵的道理并不算特别深奥,他们都是经商多年的人,稍稍一点便能想通其中关键,但偏偏就从未有人这样想过,这样做过。李掌柜所转述的这些言论,就像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样,让他们认识到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那一千斤精盐也引起了李继峰不小的兴趣。私盐这生意利润不消多说,在商场打滚多年的李继峰自然是有数的。而海汉人所提供的这些精盐不但质量够好,而且价格极其低廉——对方愿意以每千斤五十两银的价格向“福瑞丰”长期供货。与目前广州市面上每千斤三百五十到四百两银的价格相比,利润简直高得吓人。就算是“福瑞丰”自己不直接售卖,将这些私盐转卖给几家本地盐商,这转手的利润也同样非常可观。但出于谨慎起见,李继峰还是叮嘱了李掌柜,向海汉人回话的时候需要求对方每月供货万斤以上——如果没有庞大的交易量作为支撑,那么这门生意所能带来的利益还不足以让“福瑞丰”为此而冒险。

已经跟海汉人打过不少交道的那位崖州李掌柜对海汉人做生意的态度非常推崇,在他看来,海汉人做生意有几个特点,其一是守信,谈好的商品价格、种类数量都不会更改,账目的结算也十分清楚,绝无拖延反复之举。

其二是灵活,海汉人做生意极少会要求必须现银支付,一般都是以物易物的情况居多,而现在更是推出了“流通券”这么一个东西在本地交易中代替银钱使用,省去了钱款结算中的清点数目、检查成色的麻烦。

其三是方法,海汉人不但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其推销商品的技巧也十分值得学习,像这次李奈所搞的诗会,实际上就是施耐德给崖州李掌柜出的主意,当然施耐德描述这个办法的时候并没有提到采用“诗会”这种形式,而是用了另一个所有人都比较陌生的词语——产品推广会。但不管怎样,这个方法显然是十分奏效,李继峰甚至已经想好了以后有什么新东西上市的时候,都应该像这样提前搞一搞推广才是。

崖州李掌柜所总结出的这几个特点,也就成为了李奈出行琼州岛拜访海汉人的一个重要参考。李掌柜在几天之后便带着数千两现银和两艘为海汉人购买的海船离开了广州,他将去胜利港向海汉人订购下一批的玻璃器皿、文具、镜子,或许还会有其他新出的好东西。

李奈倒背着双手站在甲板上,默默打量着前方那艘挂着“海汉”旗号的福船,心里却是在想着别的事情。

“福瑞丰”这个商号是李家在洪武年间创下的,一辈一辈传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经过数代李家人的努力,“福瑞丰”从最初游街走巷的小贩货郎,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十七个分店,生意遍布华南各地的大商行。在广州一地,如今的“福瑞丰”也算是数得着的商场大鳄之一了。

李奈的命不错,可以说是含着金匙出生的,这是因为他老爹便是“福瑞丰”的大老板李继峰,从生下来那天开始,他就一直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要论继承人顺序,李奈顶多能排到第三。

如果今后不出意外,李奈所能够继承的大概就是“福瑞丰”下面某个地方商号。就如崖州“福瑞丰”的那位李掌柜,他与大老板李继峰也是堂兄弟的关系,但因为没有继承权,就只能被分配到地方商号上担任管事了。

李奈的老爹倒并不是太想让他继续走从商这条路,毕竟整个社会环境都是重农轻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一向都是排在最下面的。虽然李家人代代都是做生意的好手,两百多年间不断地发展壮大“福瑞丰”,但真要论社会地位的话,李家跟真正的豪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李家往上数八代人都没出过一个当官的,一溜烟下来全是商人,自然就很难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李继峰痛定思痛,就在李奈身上下了工夫,花费重金请名师读名校,想让他今后通过考科举一飞冲天,让老李家也能出一个体制内的公务员。

李奈倒也争气,十四岁中了秀才,十八岁就过了乡试中了举人,但之后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未能过关。虽说只要当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天下举人何其多,要排个知县官职起码都得排到十年之后了,这与李继峰当初望子成龙的目标显然是有一些偏差。

而李奈自己读了十多年的书,对于年复一年的应试也有些厌倦了,便婉转提出自己想试着帮家里打理生意。李继峰也算是个开明人,心想反正李奈已经考上了举人,也算是有了功名,再想上一步抢那三百贡士的名额的确不太容易,便给了他一个相对轻松的差事——到琼州府与当地一家海商谈谈贸易合作。若是李奈做得顺利,慢慢交一些生意给他打理也无不可,若是做得不顺,再回去读书应考也就是了,反正家里也不差这点钱供养他专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