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说服工作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47 字 2022-11-06

李继峰吓了一跳,心说这施耐德倒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连那边什么时候开打,打了多久都清楚,当下点头称是,等着施耐德继续往下说。

“我知道贵行跟交战双方都有生意上的来往,恕我冒昧问一句,李掌柜是否会明确地选择一方进行支持?”施耐德问道。

李继峰摇头道:“与其有来往的可不止鄙行一家,但凡要在福建海域做生意的海商,多少都会与这两家保持一定的关系,以免被殃及池鱼。至于说支持其中一方……这交战双方都是实力雄厚,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谁敢轻易选边站队?要是万一看走眼押错了宝,那岂不是自找麻烦?谁肯出钱,鄙行就跟谁做生意,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那依李掌柜的看法,哪一边最终获胜的几率比较大?”施耐德继续追问道。

李继峰想了想才道:“想那‘十八芝’不过是一群海寇,虽有郑一官这等枭雄领军,但大员岛物资匮乏,补给困难,而许心素背靠大陆,又有水师把总头衔,行事有诸多方便,多拖上几年,照理说耗也把郑一官给耗死了。”

施耐德听得连连点头,如果不是知悉这段历史的人,大概也会与李继峰有类似的想法,许心素手底下这些人不管是不是挂牌,好歹也算是明朝正规军,背靠大陆补给无忧,自己手头又有钱不愁造不船买不起武器,怎么都不可能输给一帮海盗才对,而这大概也正是李继峰一开始打算想把军火卖给“十八芝”的理由之一。

“那如果我说,郑一官最后会在这场争斗中取胜,你觉得如何?”施耐德含笑问道。

李继峰皱了皱眉头,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提问,而是在心头盘算起来。如果说海汉人那边更看好郑一官,那倒是很容易解释他们之前的干涉行为了——卖军火给“十八芝”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加速这场争斗结束的速度,而这显然不符合海汉人作为军火商人的利益需求。

李继峰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贵方看好郑一官,可有什么理由?须知现在红毛人两不相帮,而许心素背后又有福建官府撑腰,在下实在看不出郑一官有什么取胜的机会……或许贵方是认为一两年之后,战局转变,形势急转直下也难说,但在下却不敢妄下论断。”

施耐德摇头道:“这可不是妄下论断,是经过我们严密考证之后的推断,不用等到两年后,就在明年许心素就会兵败中左所,而且他自己的性命也会丢在那地方。你不用这么惊讶地看着我,这件事是必定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把武器卖给‘十八芝’,那么许心素很可能连明年都撑不到就会败北。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

李继峰愕然道:“意味着……从此福建方面偃旗息鼓,购买武器的需求骤减?”

“那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施耐德摇头道:“郑一官控制福建沿海之后,就会立刻归顺大明,并且接替许心素在福建水师中的地位。而‘十八芝’会成为整个东南沿海最大的一股海上势力,所有在他们辖区内做海上贸易的船只,都必须按年给他们缴纳保护费……李掌柜,你应该知道什么是保护费吧?”

看到李继峰脸色难看地点了点头,施耐德才继续说道:“贵行每年有不少船要去福建,想来要缴纳的保护费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要是郑一官打赢了这场战争,不管是对贵行还是对我们,都是没什么好处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让许心素败得别那么快,他们打得越久,对我们的好处越大。当然了,即便是许心素打赢了,对我们同样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如果将来要是许心素占据了上风,那么我们也会根据形势发展来调整销售策略,有倾向性地扶持相对比较弱势的一方,好让他们把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地打下去。”

李继峰叹道:“在下原本以为不选边就是最高明的策略,但现在看来,还是施先生棋高一着!”

施耐德心道我这跟你不一样,对你来说是赌运气选边站,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小小的金手指而已。施耐德摊手道:“现在李掌柜应该没问题了吧?”

李继峰却仍是摇头道:“说来说去,施先生都是空口无凭,如此之大的事情,在下岂能凭施先生几句话就轻易相信?”

施耐德叹了口气,看来这剧透党还不太好做,不拿点干货出来是没法得到李继峰的信任了。

以十七世纪的现有条件,当然不可能把白沥岛再还原到二十世纪的军事堡垒状态,那种改天换地的大工程可不是目前的建设水平能够完成的。不过要想在这些岛上设立小规模的军事据点,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

“要在这里选址设立据点,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淡水,二是港口。”萧良指着地图解说道:“再考虑到岛屿本身的面积不能太小,留下的选择就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是大万山岛、白沥岛和东澳岛这三个相邻的岛屿。这三个岛的客观条件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具体最后选择哪一个,恐怕还要做几次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决定。”

萧良没有直接明说,但施耐德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我们最好是能尽快弄清楚这几个岛屿的情况?”

“至少要先确定这几个岛屿上没有海盗势力盘踞。”萧良点点头肯定了施耐德的猜测:“李继峰那里多多少少应该会有这方面的消息。”

李继峰端坐在厅堂中,双眼微闭,心中盘算着稍后与施耐德的会谈。

海汉人的发展速度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从崖州方面第一次传回关于海汉的消息,到现在才不过三个多月而已,这些海汉人的生意已经从崖州扩展到了广州,并且还打算进一步向北发展。但同时李继峰也很清楚,海汉人目前大概并没有向北扩张的真正实力,因为据他所知,那位善做生意的施先生最近还在市面上买船,这就足以说明海汉人仍然严重缺乏运力。

既然没有足够的运力,那么他们为何又要拼命打听福广一地沿海势力的情况?李继峰认为这是施耐德耍的又一个小花招,想要借此来谋求某些好处,比如说跟某个大的海上势力搭上线,然后直接向其出售军火、私盐等等物资,这样一来就可省去“福瑞丰”这个中间环节,海汉人便能从这些生意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对于这样的企图,李继峰一向是防范得很紧,他深知海汉人选择和“福瑞丰”合作的最大原因,便是看中了自家的销售网络,所谓的各种代理权,也全都是建立在“福瑞丰”遍及福广两地的分号之上。如果海汉人自己建立了销售商品的渠道,那么双方现有的合作基础就不复存在了。

海汉人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海上运力去扩张北方航线,但在李继峰看来,海汉人在贸易上的野心会趋使他们尽可能快地打通北方商路,届时海汉人必定会抛下“福瑞丰”,在江浙一地寻找新的地方代理商进行合作。而江浙远比福广两省富庶,那边的大商家比比皆是,以海汉人做生意的套路,不难找到比“福瑞丰”实力更强的合作伙伴,这就是李继峰最不愿看到的状况。

李继峰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思考该如何将双方的利益绑在一起,以免海汉这棵摇钱树自己生腿跑了。他当然也可以不断地用各种理由推托海汉人的要求,甚至可以给海汉人使点小绊子,让他们的海上贸易发展得不那么顺利。但李继峰不敢确保这种伎俩能够瞒得过海汉人,特别是那位异常精明的施耐德施先生。要是双方一旦闹翻,海汉人恐怕很快就会在广州城找到另一家合作伙伴。

最近海汉商品大火,广州城所有的大商家都在拼命打听这些东西的来路,尽管“福瑞丰”上下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守秘密,但海汉人已经在广州城外设了点,暴露在公众视野面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届时肯定会有大量的商家找上门去寻求合作,如果“福瑞丰”这边出了什么岔子被对方逮到,那么当初海汉人在代理协议中故意留下的那些空子恐怕就要发挥作用了。

而施耐德新近提出这个“最惠待遇”,让李继峰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如果“福瑞丰”拿到了这个待遇,那么海汉人今后不管选择与哪个商家合作,至少“福瑞丰”都能具备与其同等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李继峰认为告知海汉人一些相对比较机密的信息也是值得的。但李继峰心头拿不准的是,海汉人对于这些情报信息的上下限究竟在哪里,如果情况泄露得太多,会不会对今后自家在东南沿海的海贸生意产生不利影响。

李继峰斟酌再三,还是觉得有些忐忑,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刚要放下又想起一事,开口吩咐道:“等下上茶就不要用这大红袍了,用今年从杭州府买回来的雨前龙井,施先生比较喜欢。”

下午申时,施耐德按时登门拜访,贺强去大门口接了人进来,引入内堂与李继峰相见。两人寒暄几句之后就各自入座,下人奉上茶水之后,堂内便只剩下他们两人。

“好茶!”施耐德喝了一口之后便赞道:“广州城还是只有李掌柜这里才能喝到最地道的龙井茶!”

李继峰笑道:“施先生既然如此喜欢,回头我让人送几斤到府上去。”

施耐德客气两句之后,便迅速进入了正题:“昨天我跟贺管事提过的事情,不知道李掌柜考虑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