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东江移民村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54 字 2022-11-06

海汉在殖民地建设移民村落,一般都是提前数月就开始谋划,准备相应的建材和预制件等等,一旦开工就会以极快的速度搭建起制式的简易棚屋。而划给东江镇的这处移民村落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做多少准备工作,就更别说提前制成搭建房屋所需的各种预制件了。即便海汉有这个能力,那肯定也是将其先用在旅顺堡那边了,最近从山东方向迁入旅顺的移民可还有大部分都在帐篷里住着,沙喜肯定不会把好东西让给东江镇的安置工作。

所以这边经过了两天的施工之后,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小部分房屋的地基构建工作。而从附近山林采伐的木材还要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才能用于建房,目前在这里工作的几十号木匠即便全力开动,也还是难以满足工地上的建材需求。

“一步慢,步步慢,木材的砍伐和加工这个环节成了瓶颈,导致后面的施工进度全部都被拖慢。”刘山夏颇为无奈地说道:“照目前的速度,工期可能要比预计的时间延长一倍以上。”

陈一鑫问道:“那能不能调整一下投入木工的人员数量,多派一些人去伐木?”

刘山夏道:“这么简单的办法我当然早就想到了,但问题是在于目前没有足够的工具可用,平均二十个人才有一把大锯,就算派出加倍的人手去伐木,效率也还是高不到哪里去。”

陈一鑫沉吟道:“这边如果不够,那就只能从山东基地尽量调一些过来了。我记得芝罘岛上的仓库里还是有不少乱七八糟的工具放着的。”

刘山夏点点头道:“已经发了电报回去,让下一趟来辽东的船顺道带过来,只要跟土木工程沾边的,什么工具都要!”

沙喜却是在旁边琢磨着另外的事,这时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道:“既然这边施工进度因为工具不足慢下来了,那有很多劳动力就闲置了,我看不如先调一些人到旅顺堡那边,帮忙先把那边的工程搞一搞,等这边有足够多的工具来,再回来这边做事不迟。反正这里离旅顺也就三十里地,要不了半天工夫就到了。”

刘山夏立刻摇头反对道:“三十里不假,但来回就是六十里,这走一趟大半天时间就没了,那不如就留在这里做事,就算不去砍木头,起码也能做点修路平地之类的简单活儿。我说沙喜,你那小算盘就不要一直拨了,军方都还没从这里抽人,你就别瞎惦记了!”

刘山夏先前便提了一次,现在又说一遍,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沙喜知道这位大哥是个直脾气,也就不好再当着他的面再说从这里抽调人手的事了。

不过对于东江移民村目前的建设状况,沙喜还是有话要说的:“照现在这速度,建一个移民村可能都得一两个月,那要建十个移民村把这一万多号人全安置下来,岂不是一整年都得拖过去?我看还是先订一批帐篷备着比较实际,说不定有些人得一直在帐篷里住到明年。”

海汉对于移民安置工作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们的军事素养,九年间在海南岛以外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已经不下十处,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旅顺西北这块平原仅仅只是进行了划地勘界,但也并不妨碍海汉制定出一套为东江镇民众量身打造的基建方案。

海汉为东江镇的驻地规划了十个移民村落和两个中心市镇,除了其中两处市镇是依托于后金占领时便废弃的旧市镇重建之外,其他的移民村落均需从头建起,这工作量可不是天就能完成的。东江镇首批派过来的两千多劳动力,能在半个月内建起一两处村落就算十分高效了。

迫于时间压力,耗时耗工的砖瓦房是根本不用考虑了,连采石伐木都人手紧张,目前也暂时分不出足够的人力去搭建砖瓦窑,所以搭建住所只能以简单的棚屋结构为主。考虑到天气正在逐渐转暖,对房舍的保温性能要求没那么高,建设部准备的设计方案便是以南方殖民地最为常见的船型屋为基础,以本地林木为主要建材的棚屋,待移民安顿下来之后,再对墙面进行处理,以满足冬季的保温需求。

建设部的刘山夏也是在移民抵达旅顺当天才从金州地峡匆匆赶回来,他前些天一直在北边的棱堡建设工地上盯着施工进度,但后方的移民安置工作同样要紧,分身乏术的刘山夏只能先赶回来,花个两三天时间指导一下移民安置区的基建工作,再回北边去盯着防线改造工程。

不过这次皮岛也派了不少专业的土木工匠过来,所以刘山夏只需让他们看懂海汉所绘制的图纸,然后吩咐他们照方案做就行了。按照以往的操作经验,用半天时间讲解,一天时间实践,差不多就够了。当然在开始建房子之前,还得先让人把所需的建材准备起来。

因此移民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只获得了极短的休息时间,然后便被组织起来到附近的山林中伐木。好在这些民众知道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在为自己建设家园,劳动积极性还是很足的,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抵触情绪。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对海汉安排抱有疑虑的人,也都暂时选择了服从,怀着热情加入到劳动大军之中。

每个村落要修建的临时住房都多达百套以上,所需的建材也不是一点半点,好在这附近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就算这两千人昼夜不停的砍,一年半载也砍不光周围成材的林木。十余支临时组成的伐木队使用大斧和锯子在林间作业,而剩下的人则开始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清理地面,开挖地基,修建道路和排水设施。

在村落规划地区之外的原野上,密密麻麻地搭起了数百顶帐篷。临时住房修建到一定规模之前,这些移民中的大部分人都得暂住在帐篷里。与他们所获得的粮食援助一样,这些帐篷也是由海汉暂借,清一色的军用帆布帐篷。

帐篷群落外围能看到移民们用土坯搭建起来的一排土灶,由于目前是施行食物配给制,因此移民们每天的伙食来源也就是设立在这里的集体食堂了。他们的日常口粮中,成本相对较高的白米饭每两天供应一顿,其他时间以土豆、玉米、豆类等粗粮为主,肉类基本就是咸鱼打主力,移民们偶尔在林中猎杀到兔、鹿、野鸡之类的野味,也会带回来交给食堂作为加餐。

在移民村基建工程正式开工两天之后,沙喜和陈一鑫也来到了这里,观察施工进展状况。当然了,陈一鑫对于移民村的修建进展并不是那么热心,他更关心这些初来乍到的家伙有没有好好遵从海汉工头们的指挥,会不会不安分地给管理者制造出一些麻烦。如果被他发现有什么治安隐患,那就得赶在发作之前将其在萌芽阶段处理掉。

不过陈一鑫的担心似乎有一点点多余,东江镇虽然落魄许久,但好歹也是正经出身的军队编制,这些被迁来辽东的民众几乎都是军属,就算自己没当过兵也有家人曾经或者正在服役,对于军令如山的理解还是要比普通人更为深刻。总兵府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反复告诫过到了辽东要听从海汉的安排,加之在抵达旅顺之后就有几个刺儿头在陈一鑫这里吃了一顿鞭子,这杀鸡儆猴的处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此番来到驻地之后,每个人都被分配了极为繁重的劳动任务,忙起来就根本没心思去琢磨捣蛋生乱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