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页

“上次我和陆院士谈了很久,我们一致认为,不管是量子加密算法,还是传统的加密算法,任何基于难题的非对称加密算法,都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在我们的运算力有限的时候,它是管用的,但随着我们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运算力不断增强,尤其是进入量子时代之后,它就不在那么的管用了。”

“想出一个有解的难题,永远比解决难题本身更加困难。今天我们需要的是n问题,明天需要的就是n2问题,长此以往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无法填上这个缺口。”

“无条件安全的通讯方式是唯一的解法,也只有这种通讯方式,才能适应指数增长的运算力,以及未来通讯的需要。”

“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我们选择未来,而是未来选择我们。”

“对于我们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跨太平洋海底光缆只是一个开始,中美洲仅仅只是一个跳板而已。东亚电力的海底光缆不只是向东前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在信息战略的蓝图上。

等到这张蓝图实现,不只是跨太平洋光缆管理委员会,跨大西洋,跨地中海,跨印度洋……等等管理委员会都会办起来。

或者干脆成立一个全球海底光缆管理委员会。

而这,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第1196章 524量子比特!

想要将华国的光缆普遍全球,想要重新定义世界互联网的中心节点,需要的不只是先进的通讯技术,还得有强大的海权力量以及政治力量作为保障。

幸运的是,早在几年前完成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为前者提供了基础。而跨区域电网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至少将东盟争取到了这台名为“无条件安全光缆”的战车上。

当然,虽然推进全球光缆系统的基础已经有了,但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由于美国方面的不合作,原定于从沪上出发到洛杉矶落地的海底光缆项目,被迫临时更改了铺设的路线,并且由巴拿马城取代了洛杉矶,成为了全球海底光缆跨太平洋区段在美洲大陆的登陆点。

不过,虽然决定绕开北美领海,但在海底光缆的带宽上,仍然是按照亚太2号海底光缆的标准来进行招标的。

显然,跨太平洋海底光缆委员会仍然没有“放弃”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