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建报恩寺,铸英雄之碑

率军士南下,警告满者伯夷,莫要再进犯三佛齐。南洋与西洋海路,必须打开!”

解缙连忙答应。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明日开早朝,你且退下休息吧。”

解缙施礼退出大殿。

朱允炆仔细看过郑和的奏报之后,叹了一口气,返回后宫,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天已大亮。

奉天殿。

朝臣听闻澎湖大捷的消息之后,皆是笑容满面,一起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朱允炆肃然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我大明江山稳固,万民休养生息,皆赖将士奋不顾身,御敌于国门之外!将士报恩于国,血战于外,尸骨无存,乃是憾事,若不得妥善安置,朕寝食难安!”

“现命工部,于建初寺原址,兴建报恩寺,存放为国征战,为国牺牲之英雄骨!生报恩于国,死报恩于天地!以报恩之名,铸英雄之碑,留名后世!诸位以为如何?”

“报恩寺?”

一众官员暗暗吃惊,皇上这是打算大兴土木啊。

工部尚书郑赐出班,凝重地说道:“皇上,为百战将士建造报恩寺,立碑传名,臣毫无异议。然则今年各地税银尚未递送京师,内库空虚,实在是不宜大动土木。”

郑赐低着头,态度很明显。

皇上你要干嘛都行,但你得给钱,没钱没办法办事啊……

朱允炆看向户部尚书黄子澄,黄子澄出班道:“皇上,当下内库,只能拨付三十万两,再多,恐会动摇根本。”

黄子澄也有些无奈,朱允炆一系列政策深得民心没错,但无论是一条鞭法,还是新商之策,到现在毕竟还没看到收益。

钱还没到账,总不能玩透支吧?

你透支了,会腰疼,要是国家透支了,那户部所有人就不止是腰疼的问题了……

朱允炆看着黄子澄,缓缓说道:“三十万两?呵呵,朕要建造的可是大报恩寺,三十万两,是不是有点……”

黄子澄擦了擦汗,准备咬牙挤一挤,艰难地吞咽下口水,还没喊出“五十万两”,便听到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令朝堂陷入死寂的话:

“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