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腹有诗书气自华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75 字 2022-11-08

“昨日朝廷通过一项法令,读书人要参与科举,必须有三年从军经历。卿如何看待?”赵桓兴致勃勃的问道。

胡闳休说道:“如此必能使军队指挥更加顺畅,行动更加迅捷。”

“哦?这是为何?”

胡闳休解释道:“非是臣自矜。自臣统军以来,发现凡军中将校,若曾经饱读诗书,胸中有天地。其无论指挥作战还是执行军令,都会更加顺畅迅捷。比之不识文字的莽夫,无论军纪、作风、还是意志、效率都要高上一截。”

“腹有诗书气自华啊。”赵桓感慨道。同样是军人,一个军人常年读《左氏春秋》,读《孙子兵法》。一个军人斗大字不识一筐,连是非左右都不分,怎么也不可能想提并论。

因为前者可以是关羽、可以是岳飞,后者则是普通大头兵,哪怕有一身勇武也不过是李逵之流。

所以常凯申要动员大学生参军,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胡闳休说道:“故臣以为,官家强令僧人、道士从军,不如下令太学生从军入伍。”

赵桓叹了口气,说道:“朕何尝不想。只是士大夫多骄矜,对征兵法案多有抵触。”

“令和尚、道士从军,至少可以退而求其次。这些人平日里便诵读经文,多识文字。有信仰、有学识、有慧根,比寻常农夫、走卒要更适合训练为卒。只要给全军配发《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武经总要》,这些人会成为最优质兵员。”

胡闳休向赵桓宽慰道:“士大夫中老朽者或许会因利益抵触政令,但臣作为太学生可以断言,年轻人意气奋发,热血忠贞,一定会支持官家法案,踊跃投戎卫国。”

赵桓点了点头,年轻人还没有被社会腐蚀,一寸赤心惟报国,琴心剑胆,赤子忠诚,是国家的希望。这些人也是征兵法案重典征召的群体,哪怕有老朽士大夫阻碍,赵桓相信也会有许多人意气奋发,不顾家庭阻拦参军报国。

便比如昨日在东京城内前赴后继,不惧矢石的太学生们。

“听卿一席话,朕信心增添不少。”赵桓正色说道:“接下来言归正传,此处军备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