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亿万人口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267 字 2022-11-08

孙傅脸上的沮丧顿时去除大半,不厚道的笑了起来。尚书省虽然被削了权柄,但这权柄也没划归政事堂。相反政事堂也失去了宰相之实!指挥不动六部的宰相,还叫什么宰相?别人的不幸,总是能减轻自己的痛苦。

政事堂的平章政事丢掉了行政权,不叫宰相应该叫什么?那很显然就是大明的首辅。他们只有议政权,而无行政权。

但大宋的宰相,至少地位还在,依旧是正一品大员,处理朝政名正言顺。

只是他们的处理意见需要天子盖章通过,发给六部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政策。

而尚书省就是赵桓执行天子意志的工具,类似于后世的通政使司。既接收奏折,又颁布诏令。有他们的存在,赵桓可以保证天下奏折都是皇帝先接收到。再不会出现大宋经典的一幕,地方官员上奏紧急军务,结果宰相匿下奏折,举朝无所知的情况。

政事堂沦为了赵桓的顾问工具。赵桓如果勤奋,可以直接批阅奏折,完全无需政事堂插手。如果想偷懒,则命有司将奏折交付给政事堂,到时直接对宰相意见盖章通过就行。

如果更懒,章都不想盖,就设置一个官职,掌印女官,专门盖章。

同样,这也就意味着宰相如果想负责一国朝政,必须要得到皇帝坚定的支持。就像王安石,他的一切政策,皇帝都认可,可以顺利转化为朝政。

如果宰相得不到天子的认可,他手中的议政权,还不如一张废纸。

大宋再无需担忧臣权威胁君权,要设置大量冗余官员来分散官员权力了。

仅这一次改革,在中央朝廷将会减少数千名冗官。朕即国家,得以极大加强。

朝廷行政架构将变得清清爽爽,再没有太多冗余环节。从决策倒传递到执行,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千辛万苦将朝廷整顿成如此高效模样,赵桓也没有把他们当花架子摆在那儿,立即对李纲吩咐道:“卿既然为国家宰执,就要当起责任来。当务之急,就是先理清朝廷究竟掌控多少户籍人口。卿作为一国宰相,总抚政务,总不能连国家的总体情形都不清楚。”

李纲立即应命,回道:“官家金玉良言,国家经历了金人入寇,经历了东南之乱,世失其序,当务之急的确是恢复朝廷对国家的整体掌控。臣打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统计户籍人口,一方面统计农田数量。”

赵桓赞许的点了点头,有位能臣为自己处理政务,的确是一件非常省心的事情。这也无怪所有皇帝都卿相于重用一位得力大臣。

大宋虽然商业经济发达,但现阶段仍处于封建小农经济层面,是万千人的共识,任何人也提不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