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帝国新任名相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82 字 2022-11-08

“若我朝不希望金国独吞西夏,出兵已刻不容缓。”

赵桓惊讶的问道:“出兵刻不容缓?出兵去哪里?现在西夏战局一日数变,贸然出兵岂不是陷入金军包围之中。”

张叔夜说道:“臣倒是赞同这一派的见解。以岳相公之军略,如果放弃驰援兴庆府,那可以兵分数路,全面进军,占领大量疆域。”

赵桓眉头一拧,这不是变成了趁火打劫?

虽然说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

但大宋作为一个宗主国,藩臣被入侵,不派兵救援,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怎么看都有点不上台面。

张叔夜冷静的分析道:“以臣对西夏国主李乾顺的认知,他极有可能无法坚持抵抗,会选择屈膝投降,转而向金国称臣。”

“一旦他选择称臣,完颜娄室九成概率会将李氏宗族斩尽杀绝。即便不斩尽杀绝,也会全部俘虏回上京。这种情况下,西夏亡国灭种几乎不可避免。”

赵桓语气凝重:“所以战局胜负全看李乾顺是否坚定抵抗?如果坚韧死战,西夏九成概率大获全胜。如果屈膝投降,亡国灭种几乎不可避免?”

张叔夜郑重点头,说道:“完颜娄室担任统帅,虽然将战局变得面目全非,但他只能打赢,而不能获胜。胜败关键全在于李乾顺。”

“所以臣觉得此时进兵,可以从金国手中抢下大量精华之地。西夏与我朝不同,其核心之地,繁华重镇全在边境。岳相公从陕西出兵,夺下的是西夏的核心盐田,产粮之地,与繁华城市。”

赵桓谨慎的说道:“既然我朝枢密院都能分析出局势,西夏朝中文臣武将也势必会极力劝说李乾顺坚定抵抗。”

这方面宰相们倒是有发言权,大宋新任左相张浚说道:“所以能否虚怀纳谏是一位国君英明与否的重要考量。当年杨玄感叛乱,杨密虽献良策,其却不能用,最终授首,九族俱灭。”

张浚举得这个例子实在是太好了。

西夏在大宋看来一直属于叛逆,而不属于异邦,国家给西夏的称呼一直是西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