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藩王拓边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92 字 2022-11-08

不得不承认,儒家子弟的精神真的是锲而不舍,或者说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非常顽固。

他们有人推行新法,革新儒家经义。有人经营朝廷,布局将来。

这如果赵桓在位不久的话,还真压不住这些儒家反扑,恐怕会人亡政息,让腐朽余孽死灰复燃。

还好赵桓直接穿越成了皇帝,能迅速开始改革。

如果穿越成了百姓,打江山耗去十几二十多年,再稳固好朝堂局势,开始改革,在位时间已经不足以巩固改革成果。

所以赵桓直接对吴革吩咐道:“你稍后安排一名得力人手去把东宫护卫全部换一遍。安排亲从官去东宫,教导太子兵法和武艺。”

吴革立即明白官家言下之意,护卫都换了,显然宫女、内侍也全部要换。同时安插一批探子,严格监察太子的一举一动。

“官家,要不要把太子身边那些儒家子弟全部清散?”

“不用。留着他们吧,挺好的。给他们赐予官身,其中杰出者赐钱千贯。”

挺好的?

吴革直到离开也没能想通到底哪里好。

让他们这样蛊惑国本,那不是动摇大宋的未来吗?

而很显然,太子这个号基本上是养废了。赵桓打算重新练个小号,培养一位继承人。

但赵桓也没有直接废太子的打算。

怎么也得发挥他的余光预热,把太子的号召力拉满。

帝国未来的天子偏好儒家,而且重用儒家之臣,势必会吸引大量中原保守儒家子弟的云集。

没有比这个更具吸引力的核心了,只要成为浅邸之臣,太子一旦登记,所有人都有从龙之功。可以轻易占据朝廷上六部九卿等大量显赫职位,甚至进一步成为执掌朝廷的左相右相。

儒家中的野心分子,势必会云集而至。

事实上,赵桓对儒家并没有太差的感官。

对这个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精神,赵桓还是比较欣赏的。

只要他们肯与时俱进,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他们可以轻松缔造一个又一个强盛地国度。

哪怕后世工业世代,泛儒家文化圈里,也是强国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