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赶海与渔获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80 字 2022-11-08

海参在海边还是比较常见的,赵桓后世去赶海都经常能捡到。

如今海底水产更是丰富,很快他就在海底的沙子上见到了一个趴着不动的大海参,大概得有巴掌那么大。

海参活动的慢,他轻松叉中,带回了海面。

在海里游泳比较累,只半个时辰,赵桓就觉得全身乏力了,肚子也有些饿。

于是他便钻出海面,把鱼叉交给了一旁的亲从官,然后走到唐括慧儿身边问道:“朕渔获情况如何?”

唐括慧儿开心的说道:“官家,您抓了两只龙虾,三只海参,还捡到一大五小总共六只鲍鱼,还有三只很肥的螃蟹。”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其中大头自然是龙虾,两只加起来十多斤,不过去掉龙虾头,肉就比较少了。其他的加在一起估计有四五斤。

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了。

让赵桓想起后世的一个充满时代特色的经典报道。

是一张报纸,讲的是抗战期间阳澄湖附近的百姓,生活艰苦,没有粮食米饭可吃,只能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充饥。

这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中原几千年的传统了。

大海给附近百姓的确是带来了极多的财富。

只是很显然,因为交通不便,大宋百姓到海边渔获的比例还太少。

赵桓有心想看看其他人的情况,了解一下收获,便对剩下两名女人喊道:“把你们捡到的东西拿过来看看。”

但哪知这俩女人已经赶出了乐趣,摆手喊道:“官家,您先生火吧。我们再挖一会儿,等您把火升起来,我们再过去。”

这俩女人还真是来玩来了!

赵桓无奈的挥了挥手,对吴革说道:“那把火升起来吧,让御厨准备一下调料。”

虽说要自力更生,但赵桓也没真正指望那两个女人,她俩一个两手不沾阳春水,一个每天只拿天下最金贵的那支朱笔。指望她俩做饭,怕是要浪费了这一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