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禁异端之说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06 字 2022-11-08

在任何时刻,要推进一项关于文明、信仰地改革都势必是困难重重。

只要稍微处置失当,就会引起此起彼伏地叛乱。

哪怕是最孱弱的佛教,在大明统治高原时,试图废除藏传佛教,推行汉化,也引起当地震怒,起义不断。

不得不说,明廷的统治是真的非常铁血、肃杀,只要反抗,就派军队屠杀。

所以有明一代,两百多年,高原上虽然有底层起义,但统治者完全不敢有贰心。

不知道为什么,后世认为明朝没有统治高原。

事实上,高原在绝对意义上都处于明朝的掌控之中。

毕竟从大宋开始,高原就已经臣服了,开拓河湟后,陇右都护府的设立使高原一直在中原的掌控中。

所以大明一立国,高原就明确表示臣服,终明一朝恭顺倍至,无敢反叛。

哪怕到了明朝晚期,万历年间,臣服的蒙古部落叛乱,蒙古反叛首领永邵卜集合了一万五千多人,由徨源方向进犯西宁卫。

明朝也能直接从高原调兵,明军甘肃巡抚田乐下令调集了藏族部落的兵马前来出战。分别是刺卜尔、西纳、大咎顺、申中等部落各出300精骑,另外调7000余名其他十九族藏族士兵直接听从明军调遣,全部加起来共近万人。

除此之外,高原上各级官吏的官阶品第由明中央统一规定,颁给印信、号纸,令其“绥镇一方,安辑众庶”,并直接向明中央负责,事无大小,均可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甚至高原上的最高领袖阐化王死了,他的儿子派番僧两人前往北京请求世袭。

但是由于路途太过遥远,等这两名番僧带着明朝的敕书赶回西藏时,新王也死了。

这下不好办了,因为敕书上的名字是刚过世的新王,现在新王也去世了,那么这封敕书应该也作废了。

接下来的继任者孙子辈参照例请袭。

可没想到,这两个蕃僧为了省事,便将这份对应他父亲名字的诏书给了这位年轻的新王。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儿后来还是让四川官员知道了,然后就上书弹劾了蕃僧,并且将其绳捆索绑押送入京,依照明朝大律,蕃僧被判了斩立决,而继任的孙子辈阐化王因为两个番僧的大胆操作也被明廷羁押。

如果仅是因为没有爆发战争,没有驻军就觉得高原不属于大明管辖,那就太狭隘了,这么算的话,整个拜占庭、罗马等西方国家直接诸军的区域只有他们核心区那一块,剩下的区域都是各省独立具有行政权、军事权,可不妨碍他们的地图囊括了整个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