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农学教授给的惊喜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88 字 2022-11-08

毕竟等文明追上来之后,法兰西立即有了近三千万的人口,奥地利、普鲁士相加也是近三千万人口。

腓特烈是一位很务实的英杰,他能清楚的认知到西方目前跟东方的差距。

如果靠常规手段追赶,西方想在农业技术方面追上东方,至少要五百年的时间。

可如果这种作物真的有这位商人所说的奇效,那意味着东西方站在了同一水准上。都是同时探索这种新作物的种植方式。

西方至不济,也可以按图索骥,把东方的措施,完全不变的照搬回西方。

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这种作物真的有这惊人的高产,从而实现帮神圣罗马帝国拥有三千万人口,动员五六十万部队。

西晋灭吴时,人口不及三千万,尚出动了二十多万精锐步骑。

如果神圣罗马帝国能够有三千万人口,这一切都理想可期!

所以腓特烈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场中央的赵桓。

针对农学院教授的质疑,赵桓从容的说道:“卿也没有见过这种谷物的全貌,先别着急下定论。要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梦溪笔谈》里面连龙珠都有记载,更何况一种谷物,万一是祥瑞呢?”

这位农学教授是个顽固的老人,立即说道:“官家,是您亲口说的,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至如嘉禾神芝,奇禽异兽,盖王化之虚美也。所以光武形于诏令,《春秋》不书祥瑞。”

“我皇考临御万方,勤求治理,惟务实心实政,太学院内从来不言祥瑞。”

周围的太学院学者们都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闭上眼,这个老头子的顽固劲儿又上来了,就这样硬顶官家之言!岂不是让官家下不来台?

赵桓却完全没有生气,反而欣慰的大笑。

这种以科学务实为准则的学术精神,才是大宋打破封建社会,推动文明进步的基石!

可以说,正是因为国家有这种务实求真,执着研究的学者,大宋才能有璀璨的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