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河间府蹴鞠大赛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67 字 4个月前

这两种颜色,倒是不分高下,都是大宋皇室最推崇的颜色。

双方泾渭分明,扯着嗓子在大声加油助威。

而场内,已经搭建起了一处青庐,河间知州高坐在青庐下,背对屏风,面朝球场。

距离太远,赵桓也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大概是在对两支球队进行勉励。

在他面前,一左一右足足站了三十二名球员。

大宋的蹴鞠队跟后市有些区别,每一方有十六人,而且一样职务明确,从球头、跷球、到正挟、左竿、右竿等等,应有尽有。

最吸引赵桓瞩目的是,这两队三十二名球员,每个人都身穿整齐柔滑的崭新队服,全部由丝绸裁制而成。

要知道,此刻,同一世界内,印地的百姓还兄弟几人共穿一条裤子呢,拜占庭人连粗麦面包都吃不饱,欧洲人还饿着肚子打劫,罗斯人披着麻衣抵抗严寒,而勿斯里运河旁边的村民,还要赤着上身,光着脚到处乱跑。

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平民,别说穿丝绸衣服了,他们连见都没见过丝绸布匹是什么模样。他们只听说过这种珍贵的布料出自遥远的东方,据说比天上的云彩还要柔顺。

但在大宋境内,一处普通的球场上,所有球员都穿着整齐的丝绸衣服,可见大宋纺织业之发达,民间财富之富足。

每逢这种集会,自然是少不了一些卖货的货郎和妇女。

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蜜饯、肉脯和坚果,自然也少不了小孩子喜欢的糖果、泥人、冰糖葫芦之类,赵桓甚至看见有卖冰饮、雪糕的。

入眼真的是一片繁华,以方方面面昭显着大宋盛世的繁华,更可喜的是,赵桓确信这种繁华只要不遇到兵灾,是中原王朝寻常岁月里也能保持的。

一名身高只有四尺,大概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以背带将托盘背在了身前,托着大量的杂货走到赵桓面前,脆生生的说道:“大官人,要买点吃食吗?看球赛一定要有拌嘴才更享受啊。”

赵桓眉头一抬,笑着说道:“你父母这是用童工啊,你怎么今日没上学啊?”

小姑娘倒是不惧人,干脆利落的说道:“学校放了活动课,让我们自由实践。”

“自由实践?”赵桓笑着对左右的两名亲卫说道:“遥想我上学那一会儿,可没有这么丰富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