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下南洋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66 字 4个月前

因为战乱,两代人死伤无数,家破人亡者难以计数。

赵桓到河北路,就是要看看这天下究竟在战争创伤和洪水天灾中恢复的怎么样了。

他劝道:“逝者已去,生者要节哀,好好过下去才是啊。”

杨员外点头,说道:“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感谢圣天子在位,小老儿已经近三十年未见兵戈,安享太平。”

赵桓问道:“老哥还有个儿子没提,做什么去了?”

说到这里,杨员外一脸怒气,说道:“那个逆子,气死我了。”

恩?

赵桓诧异。

按杨家的家教,还能出现逆子这种事情?

杨清在旁边解释道:“其实也没做什么坏事。就是年轻人有雄心壮志,不肯待在这小小的杨家庄里。”

“跟着府里的一位高门子弟,下了南洋。去南洋闯荡去了。”

杨员外没好气的说道:“这就是个逆子,我就剩下他这一根独苗了,是靖康之后生下的儿子,指望着他传承香火呢,平时一向是宠着他。”

“他没事就勾搭一些狐朋狗友,在一个什么英略社里舞刀弄棒。”

“我以为他到了年纪,去军中厮混三年,就被军纪管教过来了。”

“谁曾想,他在军中待了三年又三年。上过河湟,去过陇右。更跟随韩相公北征大漠,千里迢迢追击过蒙古人。”

“我是提心吊胆,就怕他战死沙场。以老命相逼,才使得他在第三期士官应募时选择退伍回到家乡。”

“我想着回到河间府,给他说一房妻妾,他能安稳下来。所以他去河间府厮混也就没拦着。”

“可谁曾想,他在河间府看到了大街小巷的招募告示,又动了闯荡的心思。应募了一个高门大户人家的雇佣,跟着船去了南洋。”

赵桓停下筷子,双眼带光,问道:“令郎随船去了南洋?这一趟应该是不少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