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提刑官断案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31 字 4个月前

司法公开是中原司法体系的一大特点,就算后世也有庭审直播。

赵桓带着贺擒虎跟魏胜靠到了大堂前,此时一群人已经在大唐前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

魏胜对一旁一位身体健硕的老翁问道:“老太公,我等刚到,能否跟我等讲一下这案子的详情啊?”

听说有人对案子感兴趣,一群人都纷纷发言:“那你来的太巧了,这是提刑官为民做主呢!”

“这个案子可是玄之又玄了,跟话本似地。牵扯一位尚书,一位县令,和一名大官人,一名美妾。”

赵桓身高比较高,站在人群后面向前看去也能看见,大堂里面坐着数位官员,台下也站着数位官员,而一名富贵男子和一名身材丰腴地女子则跪在了地上。

旁观的百姓唯恐别人不能了解案情的精彩,热心的讲解道:“这还得从我朝律法体系说起,在我朝杖刑以下的犯罪,知县可判决;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决,而提刑官主要负监督之责。”

“但提刑官还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

“这个案件本来知县都已经判了,是宋提刑经过调查,推翻了知县所审结果,重新进行公审。”

说话间,里面就已经开审,一位年轻的官员站在台下,义正言辞:“下官今年在审阅卷宗时,发现河间府肃宁县吴家庄一名庄汉李术身亡,经肃宁知县刘知县审理,系自杀身亡。”

外面百姓激动的对赵桓说道:“这就是宋提刑,宋提刑为官清正,断案如神,从担任河间府的提刑官,已经破解上百庄疑难杂案。”

“这是我们为民做主的好官啊。据说他最仰慕的就是诸葛丞相,常言诸葛丞相的名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要是没有宋提刑,这冤案怕是难以洗雪了。”

赵桓闻言,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的提刑官,他戴着一副单镜片无框的眼镜,一身朱袍下文质彬彬,但正气凛然。

眼镜,大宋本来就有,时下称之为叆叇,若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所以这会儿这位宋提刑十分自然的扶了一下眼镜,对主审的提刑司主官提点刑狱公事说道:“但据我所知,即便是在太上年间,赋税沉重,庄汉自杀的案例也很少,没有万不得已,非死不可的遭遇,鲜闻有庄汉会去自杀。更何况我朝如今正逢盛世,农税极轻,天下皆欲求盛世而享太平,已经几乎不闻庄汉自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