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八章 杀人放火

至于周家那栋宅子,他要在这一带立威,所以也要一把火烧掉。

张原村很快响起了阵阵惨叫,范周两家的大宅里也响起了翻箱倒柜拆墙挖地的声音。

……

当天傍晚,派去汾阳要军粮的人回来了,带回来三条消息,一是闫思印军粮给他,二是闫思印命令秦川蛰伏在界碑山一带,等他和张应昌率军逼近绵山之后,让秦川从东北方向两面夹击流寇。

最后一条消息是:费甲鏸被闫思印逼得投井自尽了。

听到这消息,秦川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跟王继宗和文成等人谈论过山西三司及各个州府的官员,有个小本子专门记载清官能吏,以后想招揽这些人帮自己治理地方。

文成对汾州的官员几乎了如指掌,尤其推崇费甲鏸,说这位汾阳知县治理地方很有一套,先前就把平遥古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为官清廉,是一员难得的廉洁能吏。

因为文成的推崇,秦川对费甲鏸印象很深,当初去汾阳提亲的时候,还曾拜访过他,但对方为了避嫌,委婉地拒绝了秦川的登门拜访。

只没想到,竟然被闫思印给逼死了。

这古代文人还真是动不动就寻死,气节味太重,可闫思印那阉狗也太嚣张了吧。

跟这种人打仗,什么时候被卖了都不知道。

就算打了胜仗,功劳也肯定轮不到自己。

秦川懒得理会闫思印的命令,决定明天一早,就按自己的原计划进军绵山。

老黄和山猫儿,还有赵武和廖三枪他们都在绵山一带刺探流寇的情况。

据他们回报,绵山一带有近万流寇,分七八个营头之多,大部分是从太行山零星逃过来,然后在这里聚成一窝,想攻打介休或附近的村寨。

这几个营头里,最大的一家是床榻天刘国能,那家伙在太行山以南被邓玘和左良玉追得满山乱窜,也不知是如何躲过官兵的围追堵截,竟翻山越岭几百里路跑到了汾州。

据假扮成流寇的老黄所说,刘国能在太行山吃了败仗后,很多老营人马都跑散了,如今他手头只剩不到三百老营人马,其他几家更少,加起来才五百来个。

其余的流寇,大部分都是临时收拢起来的,还有很多是沿途的饥民,被刘国能他们一路裹挟而来。

这些人几乎没什么战力可言,估计一放炮就跑完了。

而且,老黄送回来一条很重要的信息:绵山的流寇缺粮。

因为吃了败仗,这些流寇逃命的时候把之前抢的粮食基本都扔在半路了,随身只带了些容易携带的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