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国公问:“你何时回来?”

“不。”叶疏陈坚决道,“不行!”

他张了张嘴,想补充一个理由,可发现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不想回来而已。

“好吧。”国公心中自是失望,却还是道:“你说的事,我会尽量安排。可是府中已没有多少粮食,朝廷的粮仓亦不充沛,形势还是严峻,你莫抱太大希望。”

叶疏陈:“是。”

·

最早的讨论是因为叶疏陈引出的。

虽说国公家的长公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已是满朝上下公认的事。但府中二弟还在重伤修养,他就迫不及待搬出家门,与邱五郎及一帮商贩走卒混在一起,就未免太过分了,何止是世风日下?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于是他们稍稍调查了下邱季深,想知道她在做些什么。随后发现她在偷偷摸摸地经商。

呵,哪有那么简单?

本以为邱季深花大笔的银钱去收购未经处理的吉贝,还招收那么多妇孺来为自己做事,绝对会是一件赔本的买卖,没想到寒冬突至。

与此同时工部渐渐有了一些关于棉被的传闻,那些人自然是交口称赞。

此时众人还是不以为意的,想着毕竟是白得的东西,称两句也是应该。后来有机会亲自摸到实物,并打听到了售卖的价钱,才发觉真是不简单。

他们没想到那些处理过的棉被竟可以如此柔软,更没想到这些保暖效果堪比蚕丝的材料,竟只需要那么低的本钱。

看她最后给出的产量与订下的价格,想必其中的处理工序应该不会太复杂。

嚯!

这也确实算邱五郎的本事,竟能造得出这样的东西,他们无话可说。

正眼红她可以借此大赚一笔的时候,她竟然又不卖了。反在城中大量招收流民,将被子都分发下去供他们取暖。

你说,你说这是图什么呀?!

朝中官员知道她的举动时,的确是震惊不已的。随后国公也将府中的存粮搬了过去,作为工坊日常所需的食物,显然是在表示支持。

这还不算。

隔日,唐平章在朝堂上大力称赞了邱季深的清廉耿介,并表示会请邱五郎到殿中来,与众臣商讨是否要在大梁境内推广棉植。一时掀起轩然大波。

一些官员立即觉得不痛快了。

叫个毛头小子骑到自己头上来,何以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