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页

大魏霸主 tx程志 2363 字 2022-11-11

如果桓温真正扯旗造反,冉明反而不会担心,可是最担心的是,桓温在魏国内部到处煽风点章应该出现在初中语文中,我们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以为杨修是自作聪明,惹怒曹操,才被曹操杀害。然而真正的原因是杨修参与了魏国立储之争,是曹植的羽翼。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是他只适合当一个才子,当不了帝王。所以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参与太子之争。三国名士被曹操杀掉的还有孔融、崔琰、许攸等。

当然,这样特务政治的恐怖之处,就是谁也不知道这柄刀会落在谁在头上。谢安其实也非常清楚,桓温一生交友广阔,天下士族门阀,几乎无不例外,多多少少都有桓温有些交情,多少都会有书信往来,一旦桓温余党这个罪名成立,天知道会有多少人倒霉?况且谢安也知道皇家特卫尤其擅长刑讯逼供,多少钢筋铁骨的汉子,在皇家特卫的刑狱之下,无不妥协。而这些士族子弟,怎么可能经得起严刑拷打?一旦进入皇家特卫的招狱,有罪没罪,都会屈打成招,到时候再胡乱攀咬,恐怕举国震动了。

谢安其实也挺恨那些墙头草,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把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士族门阀的生存法则,可是他们私底下帮助桓温,却给魏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谢安主管财政,特别清楚安民之乱,足足造成了二十余万金的损失。虽然如今魏国财大气粗,可是这二十余万金是原本可以避免的,用这二十万金就可以多开数十上百所学校,培养数千英才。如果把这二十余万斤赈灾,就可以让数万上获得生机,恢复家园。然而这都已经造成了。

如果说冉明想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桓温余党,严厉打击,谢安是举双手赞成。可是让皇家特卫单独负责,那就万万不可以了。

谢安想起了安民之乱,那些无辜的死难者,那些原本不用死的将士还有几乎被破坏成废墟的安民城,想到了许多许多的事,谢安无比痛心地道:“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早知如此哎!”

王简、王宁等内阁大臣们也也沉重的看着谢安,他们都非常清楚,皇家特卫负责诏狱,口子一开,这个事态就严重了。这些闻讯而来的内阁大臣也是心乱如麻,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

如今冉明圣谕已下,金口已开,该怎么办呢?

可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考虑的是,君臣有别。冉明放权给内阁,全国大事小事都让内阁处理,内阁的权柄非常大,冉明几乎不会干涉内阁决策。哪怕是西征西域这样的大事,冉明也是尽可能的说服内阁成员,然后这才制定计划。冉明把脸已经给了内阁诸公,皇帝给你脸了,你得接着,千万不能登鼻子上脸。

此时,王简道:“谢公,不如我们现在入宫见驾,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谢安摇摇头道:“此事恐怕不能收回了。”

让皇帝收回成命,看似乎事情不大,事实上本质却不同。在政治场中,这就是内阁在挑衅皇帝的权威。当今天子可不是汉献帝刘协,也不是东晋的傀儡木偶,这可是手握天下兵马,拥有着无尚威望的冉明。如果这个事情被传扬出去,内阁就不用再混了,光口水就能把内阁诸公淹死。百姓不会分什么是非对错,他们知道皇帝是好人,反对的皇帝的,肯定都是坏人,都是奸臣。

经过谢安提醒,王简长长了叹了口气。其他内阁大臣也苦丧着脸,一脸无奈。就在这个时候,秘书郎习辟疆道:“其实此事倒也容易解决,只要诸位相公向陛下请旨,恳请三司会审既可!”

“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而魏国虽然承袭汉制,但是在名称上却已经发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的三司使是指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和大理寺卿。如果真是三司会审,那么内阁至少可以出三名副相参加,那么就可以避免皇家特卫一家独大,胡作非为了。内阁诸公一听这话,眼前陡然一亮。他们其实也不是想不到这一层,有道是关心则乱,当局者迷。

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而御史大夫则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监督办安过程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事实上后世所谓的民主制定,其实都是咱们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

当时冉明在气头上,当既命令皇家特卫负责严查桓温余党,可是事后冉明也清醒了过来。如果真给了皇家特卫司法、刑侦、诉讼、审判之权,那么魏国的皇家特卫就会变成另一个时空的大明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