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大儿锄豆溪东,小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呀,好词,真好!杨大哥,可是你年未及冠,用白发谁家翁媪有些早了吧!”

“我展望一下未来,不行吗?”

“这样啊!嗯嗯!杨大哥你心累了吗?打算归隐了吗?”

“胡扯,谁要归隐了?真能胡扯啊!”

第156章 酝酿(七)

环州出品,必属精品。

盐井边坚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八个漂亮的小楷,点饰以一枝梅花,这是由清娘和小白共同完成的;

牌子太大,清娘是放在地上书写的,当时小白在旁边嬉戏,爪子上不小心沾上了油漆,踩在牌子上便形成了一朵朵梅花,清娘嘻嘻一笑,巧妙地加上了树枝,倒成了八个大字最美的装饰。

考虑到环州没有江南那样便利的水运渠道,运输成本较高,杨逸决定走精品路线,目前百姓食用的大部分是粗盐,杂质非常多;

精盐的数量很少,价格是粗盐的好几倍,通常只有富贵人家才食用得起。

而所谓的精盐,事实上也没有经过加工,而是内地盐井出产天然的、纯度相对高的细盐,这种细盐比海盐好许多,当然这要根据各个盐井的品质而定。

精盐的加工工艺很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就有人懂,至少大宋目前就没听说过人力加工精盐的。

杨逸现在就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