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首先,大宋皇室的教育相对平民化;而赵匡胤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理念,也相对民主一些,这些都给宗室子弟影响很大,让他们在心态上少了些别的王朝那种高高在上、为我独尊的皇族心态。

还有就是赵光义之后,大宋的皇亲没什么实权,亲王品级尚且位列于宰相之下,象仁宗朝的八贤王,那只是极稀少的个例。

而且那时八贤王其实也没什么实权,全凭个人数十年积攒起来的望影响一些朝政,还是遇上宋仁宗这样一个仁义软弱的君主才行。

象刘娥垂帘听政的时候,八贤王也一样是闭门隐居,对朝政根本不敢插嘴半句。

还有就是大宋的官员很利害,往皇帝脸上喷口水也不奇怪,想当初只是传出皇宫找奶娘,事情还没弄清楚,高滔滔就差点被雪片般的奏章给埋了,若是宗室子弟为祸地方,恐怕要被言官们的口水淹死。

但常言道,林子大了,总会出几只愣头鸟的,赵偌便是其中之一;

他这年龄还没过叛逆期,平日里打架斗殴、架鹰溜狗、为人好勇斗狠,这一点在大多数都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宋室成员中很另类,杨逸怀疑赵老大的部分基因隔代遗传到了他身上。

你说不上他有什么大恶,但呼朋唤友踹个小贩的摊子,调戏个大姑娘什么的也是常事,但总体而言还属于纨绔子弟范畴。

弄清了赵偌的底细之后,杨逸心里倒突然有了个主意,或许这是个不错的棋子。

他不管赵偌的恶言威胁,让其他人全部退出花厅,厅内只余下他和赵偌俩人。

也不知道他和赵偌说了些什么,将近半个时辰之后,厅门再次打开时,俩人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赵偌一声声杨大哥的叫着,那叫一个亲热,让等在外面的人无不诧异万分。

他那几个手下刚被李一忠等人揍一顿,结果很快又被赵偌以得罪自家大哥为由,狠踢了几脚。

那几个家伙满肚子委屈,却也只能蹶着屁股让他踢,还是杨逸帮着说情,几个倒霉蛋才得以解脱。

送走赵偌之后,杨逸这才发现琴操竟然也在,心里颇为讶异。

她默默地站在走廊那边,就像站在岁月的另一头,靛蓝镶花的曳地长裙,使得她修长的身材更加窈窕,纤腰一束,罗带轻飘。

洗尽铅华的脸上,坦然着与世无争的真美,便如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