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此时的杭州,作为东南第一大州,已提前进入了节日的狂欢,繁华程度并不亚于京城,各个酒楼商铺全部装饰一新,迎接新年。

入城之后,清娘的眼睛就看花了,那些酒楼茶肆名称有雅致的,如思堂春、兰陵、蓝桥风月、齐云清露等等;

也有以怪异恐怖的名称来吸引顾客的,如有名的王妈妈家开的茶肆就叫作“一窟鬼”茶楼。

确实是创意无限,极为吸引人眼球。

为了满足清娘,杨逸干脆让母亲杨氏她们先回去,自己带着清娘和李湘弦漫游一翻再回家。

街上人潮摩肩接踵,各种杂耍百戏比比皆是,那些演“抱锣装鬼”的伎人,穿着青帖金花短后衣服,帖金皂裤,赤脚携大铜锣,装成厉鬼,踏舞步而进退。

还有动人心魄的“武舞”:一人舞大旗,一人翻筋斗;人在旗中扑,旗在人中卷。

“狮豹蛮牌”又是另一种格调:许多挥舞木刀枪持兽面盾牌的健儿击刺打斗,在乐队奏出的“蛮牌令”中,他们变化阵势,两两对舞……

尤其是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这样的绝技,在东京是热门的观赏节目,在杭州同样可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引得百姓喝彩如潮,声嚣天外。

鱼跳刀门,就是伎人立于鱼缸前,只要用声音指引,缸里的鲤鱼便会高高跃出水面,跃过刀门。

这样的杂技是长期训练而成,并非幻术,象训练舞鳌,就是把地烧热,把鳌放在地上,忽然拍巴掌指令它跳梁,久而久之,鳌就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便地不热了,只要听到伎人同一节奏的掌声,一样会跳梁。大概鱼跳刀门和训练舞鳌的方法近似吧。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的更少不了青楼妓馆,姑娘们细抹头面,盛装打扮,莺莺燕燕于楼前空地演乐歌舞,一来可以吸引客人,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二来也可融入民间,与普通百姓一同享受节日的喜庆。

杭州的烟花业不比京城差多少,从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荐桥、新街、后市街,到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有三十六条花柳巷;

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州时,一次能集合上千妓女出游,便是因为杭州有繁盛的烟花业作为支撑。

三人走走看看,累了就在街边吃点茶糕饮食,小腊茶、七宝擂茶、葱茶应有尽有;

豆腐羹、熬螺蛳、灌浆馒头、鹅鸭包子、槐芽温淘、云英面,从几文钱一样到几百贯一样的饮食,任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