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杨逸之所以敢断言胆水附近一定有巨大的铜矿,是在后世得到了验证了的。根据沈括的记载,后世之人在附近的贵溪县果然找到了巨大的铜矿,这座铜矿年产电解铜已经达90万吨,产量在国内居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三位。

杨逸说完之后,学舍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其中一个学生起身一揖说道:“学生孟元津,请问杨学士,您认为经史子集与这些杂学哪个更重要?还望杨学士赐教。”

这个问题很敏感,学舍里顿时又变得落针可闻,人人都屏着呼吸等待杨逸的回答。

杨逸毫不迟疑地答道:“孟同学,首先我要纠正一点,你把这些经世之学称为杂学,显然是有失偏颇,《周礼·保氏》中提出君子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射、御、数,可以说就是圣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定下的实用之学,这种实用之学也并非专指这三样,而是应因时而异,宗旨是不离‘实用’之义。

换句言也就是说,圣人同样提倡经世实用,而并非只强调修习经史子集。

《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儒家学说之中,大多是修身之学,那么修身之后,你若想治国平天下,就需要习经世实用之学。

我大宋开国宰相赵普赵公,别人说他平生所读只《论语》而已。太宗询问此事,赵公答道: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各位若是真相信赵公是凭半本论语治天下,呵呵!那今日我就无话可说了。”

杨逸一笑,三百学子也不禁跟着笑了起来,确实,谁也不傻,谁又相信赵普是凭半本论语治天下呢?

大伙这一笑,气氛也就轻松了不少,辩论也更加热烈起来。

经史子集,杨逸有李逸之前的功底,不怕他们;

而论这些自然科学,眼下杨逸完全可自封学术泰斗,更不用担心理屈词穷。

在杨逸刻意引导下,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涉及医学、地理、物理、民生、治河、航海等方面,可谓是别开生面;

这些学生都还年轻,一些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杨逸都有些怀疑,当初自己没有去太学授课是不是个错误。

黄昏回到家时,十三娘让人烧制的秧盘样品也出来了,她正在院子里比划,一见杨逸回来,十三娘立即说道:“官人,你快来看,这样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