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这一点杨逸不担心,树挪死,人挪活,这些佃农没有土地耕作,一定会向工商业转移。

河西走廓打通,朝廷允许私人向官船场订购海船,进一步拉动了大宋贸易的兴旺,大宋的工商业现在正处于一个强劲的上升阶段,各地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完全可以将这些失地的佃农吸纳。

而现在,杨逸也想打这些失地百姓的主意。

他吩咐李贵置办了几个小菜,加上一壶女儿红,然后把杭州的大掌柜李南通请来。

李南通只有三十岁,国字脸,腮有虬须,身材魁梧,但却能给人一种内敛随和的感觉。

东京、杭州、兰州是韩碧儿重点经营的三个商业终转站。李南通年纪轻轻便能接何宏海的手,坐到杭州大掌柜的位子上,杨逸倒对他多了几分兴趣。

“南通不必客气,坐吧,今天找你来,只是随便聊聊而已。”

“多谢大人,在大人面前岂有小人的位置?小人站着就是,大人有何吩咐尽管示下。”

“行了,坐吧,你站着,我得仰着头和你说话。”

李南通听他这般说,长揖一礼后这才落坐。杨逸天马行空地问了他些问题,李南通都能对答如流,杨逸不禁暗暗颔首。

鹿儿岛、石见、佐渡岛这三个地方,堀河天皇已经割让给了他。当初签订那份合约时,用的是钓鱼岛岛主的名义,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杨逸就没打算将这份合约拿回大宋公示。

到目前为止,知道这份合约存在的,也只是王勇和陆振两个人。

为了加强对日本的控制,除了利用令子和鸠山由纪在平安京安插人手,杨逸觉得有必要开启石见和鹿儿岛的经营,多布几步棋,这样可以与平安京互相呼应。

“南通,我要你帮我办件事。”

李南通立即起身拱手道:“请大人吩咐。”

杨逸摆摆手,让他从新坐下,接着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利用家里的商贸渠道,招募那些生活无着的百姓,随船带往日本,日本那边我交待过何宏海他们,他们会加以妥善安置的。”

“这……大人,具体要招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