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说完他站起身来,抚着那微斑的胡须徐行几步,然后朗声吟道: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和老苏以往的大作相比,这首咏兰小诗算不得十分出色,但也绝对称得上咏兰诗中的上佳之作,此诗一出,众人纷纷赞叹,席间的气氛倒是活跃了不少。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苏鸣佩连忙恳请苏东坡把诗句录在纸上,以便留着收藏,苏东坡为了感谢她帮着打圆场,也没有拒绝,提笔就墨,便将方才的诗句录下。

有了苏东坡开头,大家都暂时放下敌视的心态,赵佶下意识地望了望杨逸,然后起身道:“有苏大学士佳作在前,小王倒也不怕败了各位的兴致,也来首七绝请各位赐教。”

鸣佩又连忙上前笑道:“端王殿下书画自成一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今日有幸听到端王殿下大作,鸣佩实在是喜不自胜,还请端王殿下快快诵来。”

苏鸣佩今日着重打扮过,挽着俏皮的宫危髻,身着兰袖心字罗衣,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碧玉珠钗儿,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说不尽的娇媚动人;

那湖绿色的抹胸上露出一道勾魂夺魄的玉沟,一片细白如瓷、粉腻如脂的雪肤让人移不开目光,空气中飘着一缕如兰似麝幽香;

赵佶本是花中浪蝶,见这国色天香的花儿靠近前来,不禁心神具醉,盯着她那花靥的目光变得灼热异常。

这种目光苏鸣佩见多了,岂会不知赵佶心里想些什么,她作西子捧心矮身一福,如娇花含笑等着赵佶赐词。

赵佶恋恋不舍的移开目光,心里却幻想着如何才能把这绝色佳人骑于胯下,他转而望向杨逸时,便多了几分敌意;

因为他知道,苏鸣佩和杨逸关系密切,不同寻常,想到这个艳压群芳的花魁在杨逸身下婉转承欢的样子,赵佶心里不禁郁愤难平。

他洒然一拂大袖,转向苏鸣佩朗声徐吟道: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