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页

她毕竟只是二十出头的女子,且从小便是孤儿,连娘家人都没一个,这些年来,她早已习惯依赖于杨逸,从肉体到精神上都依赖于他。

在床上交欢时,她这个尊贵的太后任凭由杨逸驱策,甚至如同女奴一样,狗趴雌伏,吹箫饮露,甘心做出许多下贱的事来讨他欢心。

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当初在听到杨逸为了别的女人,抛下她孤儿寡母时,才会那样激动愤怒。

这些天她将杨逸的为人反复思来想去,渐渐地,感觉杨逸不应该是为一女人而叛国的人,或许真是自己冤枉他了。

她正想下旨解除对杨家人的软禁,以期将来有个转圜的余地,结果就在这时,又传来杨逸抢先命令在瓦桥关待命的三万人马北上的消息。

由于两者路途远近不同,这时候朝廷派去控制这三万人马的将领才过真定,谁知在杨逸一声令下,三万人马已先一步进入辽国,驰赴幽州去了。

刘清菁对杨逸的信心再一次动摇了,甚至比之前更加愤恨,如果说之前杨逸欺骗了她一次的话,那么这次就是第二次欺骗于她。

怒气难歇的刘清菁在延春殿里又哭又闹,就象个无助的小女人,茉莉上前相劝,还被她打了个把掌。

“来人啊,郝随呢,让郝随带内押班把杨逸给抄了!”

“太后且慢。”小菊这时匆匆赶了进来,将一张小纸条递给刘清菁,“太后,这是杨大学士用职方馆信鸽传回来的急信。”

刘清菁接过一看,那小纸条上赫然只有三个字:出师表。

第565章 出师表

杨逸突然让人传回“出师表”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刘清菁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诸葛亮《出师表》的原文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