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页

别小看这道圣旨,这却是大义名分所在。

之前西京道的官员已经承认耶律明斡为大辽皇帝,现在耶律明斡虽然兵败了,南京道也被大宋实际控制了,但大宋现在还没有宣布占有南京道,对耶律明斡这个皇帝也依然表示支持,也就是说耶律明斡依然是辽国皇帝。

有他这道圣旨在,西京道官员对折可适大军的抵抗必定会弱得多。

可以想见,现在西京道一定有不少官员愿意投靠大宋,对于他们来说,在辽国做官是做,在宋国做官只会更舒服,毕竟大宋如今强盛,官员福利又是那么好。

他们只是少一个借口,不想背上叛国的恶名而已;

现在有了耶律明斡这道圣旨,他们等于是奉旨投宋,再也不用背上叛国的恶名,心里上再没什么负担了。

第573章 真理的扞卫者

大宋东京。

杨逸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一个完好无损的南京道收入囊中,大宋不用花钱去搞战后重建,甚至还占着大义的名份,既得了里子,又保住了面子。

这样一个南京道,只需派官员过去,就可以收取赋税了。这种无需投入,就有产出的好事,就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分别。

杨逸的奏章送达京城,刘清菁不敢怠慢,不但立即撤去了杨家外面的禁军,而且亲自带着皇宫的珍玩,摆驾杨家,不由分说赐了杨氏一个二品诰命;

在刘清菁看来,那个冤家不是孝顺吗,这样总能让他消消气了吧,当然,若是她知道杨逸连皮鞭蜡烛都准备好了的话,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一翻大动静闹出来,满城百姓都知道了,东京的小报第一时间刊登了杨大学士妙取燕云的消息;

杨逸这次谋过燕云的过程本就颇为出奇,再经这些小报百般渲染,杨逸除了冠军侯再世的名头之外,又多了个诸葛重生的美誉,街头巷尾、勾栏瓦子里读报的人口沫横飞,听报的人欢呼雷动。

那些“真理的捍卫者”更是不得了,仿佛燕云是他们收回来的一样,怎么说呢,在杨大学士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站在了杨大学士一边,捍卫了真理,他们有理由享受这份胜利的喜悦;

他们一路嘘声的追在撤围的禁军后面,这回不扔臭弹了,扔的是鞭炮,噼噼啪啪,硝烟弥漫,让那些撤围的禁军就象在战场上抱头鼠窜的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