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页

韩碧儿日理万机,也正是这三样东西到了,她才赶回来的,一见杨逸,她不由得笑道:“爷,奴不负所托,把这三样东西要回来了,爷您快瞧瞧,东西没错吧。”

“嗯,碧儿辛苦了,不过,这些东西当初我也只见过弹棉弓,别的都是道听途说,还真没见过实物呢。”

杨逸说着好奇地凑到那扎棉机旁边观看,实际上棉花之所以加工困难,主要是棉花中的棉仔难以去除,用手想从棉花中间把棉仔剥出来的话,极为费力费时,一个人一天也剥不了多少;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没有弹棉弓之前,大家不知道怎么让棉花变得蓬松,不把棉花弄蓬松就难以纺线,也做不了棉被。

杨逸对那扎棉机只瞧一眼,就不禁猛拍自己的额头,因为这东西太简单了,难怪禛子说这样的东西卖五十万贯令人难以置信呢。

确实,地上这部扎棉机造价绝不会超过二十文钱。而且不须专业的木匠,是个正常人就能轻松将它仿制出来。

它下面是两根木头做成一个底架,底架中间位置竖起两根臂儿粗的木桩,有一人高这样,这两根木桩上横装两根圆轴,圆轴外则连着一个“z”字形的摇把。

摇转这两根圆轴,让棉花从这两根圆轴间通过,利用两轴的挤压力,把棉仔从棉花中硬生生的挤出来。

两根圆轴下面有一块挡板,棉花通过两根圆轴后落到后边,被挤出来的棉仔就落在挡板的另一边,可以避免棉花棉仔反复掺杂。

它的工作原理就象赶面杖,只不过赶面杖是和桌面相互作用,而这扎棉机是两根轴相互作用,棉花通过时就象面皮一样被两根圆轴挤得扁扁的,棉子就这样被挤出来了。

杨逸看了也颇为感慨,这么简单的东西,整个大宋竟没一个人琢磨出来,这真是不知怎么说了。

他对禛子说道:“这东西是很简单,但不代表它不值五十万贯,在它出现之前,谁也不知道可以这么轻松地把棉仔取出来,衡量一样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简单或者复杂,而在于它所创造的价值。”

杨逸的话得到了十三娘坚定的支持,她随即说道:“官人您看,妾身觉得这扎棉机还可以作些改进的,现在它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站在一边,各摇动一根圆轴才行;

妾身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对圆轴稍微改进一下,改成用脚踏转动的方式,这样一个人就能操作了,而且用脚踏转动也省力得多,两手可以空出来塞棉花,扎起棉来速度一定快得多。”

十三娘不愧是杨家的女科学家,这扎棉车放在这里,估计也只有她会去琢磨怎么改进。

杨逸一听就知道她的设想可行了,别小看这小小的改进,这可以让一个做两个人的工作,将来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建扎棉厂,本来要雇一万工人的话,经十三娘这样一改进,到时请五千工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