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页

没有他传承,理学就没有至朱熹时的大成。

杨逸觉得吧,去和这些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的人讨论学术,自己肯定不够看,自己虽然有后世的见识,但却没系统的学术理论作支撑,你所有的见识在别人看来都是无稽之谈。

打嘴仗咱打不过你,也没功夫去和你夸夸其谈。

不打嘴仗我也有办法对付你,杨逸给刘太后上了一份奏疏,说杨时是难得的良才,举荐杨时去怛逻斯西面的白水城任通判。

而且还特别下给杨时下了一首圣旨,不去不行,不去你就是抗旨。

杨逸决定了,只要自己还在,杨时这辈子就别想再进玉门关了。

杨时今年快五十岁了,就不信他还能活得过咱!去吧,去怛逻斯那边传播你的理学去,最好让什么天方教都改信理学,那就更好了。

现在的理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术理论,没有杨时的传承,就没有朱熹时的大成。所以杨逸要做的只是把理学的传承的脉络打断就足够了。

据杨逸所知,西方的文艺复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系统的学术理论为指导,这场划时代的文艺复兴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催生的运动,其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精神。

而人文主义精神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杨逸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让大宋的资本家壮大起来,同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慢慢引导人众的观念,当初他要控制各种小报,也是为了方便掌握舆论导向。

韩碧儿的小楼上,杨逸本想写篇小文,然后用笔名发到报纸上,才写了几行便又将纸揉成了一团。

“爷怎么了?”韩碧儿柔声问道。

“没什么,今天兴致不高,写不出好文章来,你说说商社的事吧,在大理那边招募劳力还顺利吗?”

提起此事,韩碧儿顿时笑逐颜开,媚态万千地说道“有国公爷这块金字招牌在,想不顺利都不行哩,高家与段氏之间的大战也打了大半年了,双方加起来共投入了十多万兵力,战火燃遍了大理城以东数郡之地。几十万人受到战火涂炭,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火,主动逃往我大宋广南、安南。咱们去招募这些难民来做工,总比他们四处逃难强过千百倍,自然是千肯万肯,争相应募。”

“高家和段氏没有阻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