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页

这下大多数官员回过味来了,杨逸并不是真的要废除盐铁官营,他只是想说明,盐铁官营确实是与发争利。

好了,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你们经营得这么起劲,成立银行,虽然也有与民争利的意思,但银行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对促进大宋经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你们倒拿与民争利来说事,说得过去吗?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有银行性质的钱庄,清朝的票号更是盛极一时,晋商通过遍布全国的票号,赚到了大量的钱,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行业存在着丰厚的利润,可一直到清朝将要灭亡的1905年,政府才创办了第一个国有银行。

这其中的原因,杨逸想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员们认为不应该与民争利,而这与民争利中的“民”实际上就是官僚阶级。普通老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利”?

现在户部提出建立国家银行,朝中很多官员反对,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压缩了他们私人放贷的空间,这自然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与民争利。

但杨逸不会在此事上和百官争执,他个人认为,朝廷成立银行也好,不成立也没关系,只要不阻止私人成立银行就行了。

在西方,最先出现的银行多是私人银行,也正因为资本家通过金融业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使得资本家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根基更加牢固,资本家也通过控制国家经济达到左右整个的国家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朝堂上似乎还没有人反对私人成立银行,这就行了,至于朝廷成不成立银行,杨逸真的不是很在乎,所以他并不作过多的争论。

早朝散之后,刘太后急忙将杨逸召到延春阁,开口就道:“冤家,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认为朝廷应该废除盐铁官营吗?”

此事关系太大,之前杨逸又没和她通过声气,难怪她心中没底。

杨逸想了想说道:“太后,朝廷对盐铁茶这些东西控制过严,确实不是好事,禁榷专卖制度有违商品自由流通的规律。朝廷经营的矿场、作坊,匠人劳力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收入也极为寒微,在这种情况下,能指望匠户有什么工作积极性?

没有工作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益,所以许多矿场官营不下去,移交给私人经营后,却能产生很好的利益;

总之官营的产业弊端丛生,效率低下,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象食盐专卖虽然实行了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但实际上仍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壅滞。朝廷从中得到的利益反不如权贵及奸商多,空负专营之名而已。

再说说茶叶,我朝初期曾实行严厉的征榷法,由官府控制全国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这是赤裸裸的与民争利,无论是茶商还是园户的利润都被剥夺尽了,这使得朝廷与茶商与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朝廷倒是控制所有茶叶了,却形成了官茶积压,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局面。”

刘太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官茶为何积压?”

杨逸忍不住洒然一笑道:“商人的盈利空间都被剥夺完了,谁愿去贩卖茶叶,难道让知县知州去贩卖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