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页

快到衡阳时,随行的清娘、阿黛拉、秦国大长公主游兴已经大减,毕竟这边不及江南繁华,交通也没那么便利,有时走二三十里才能看到人家。

这天入住衡山驿,驿馆颇为简陋,一排低矮的瓦房,两个老驿卒在墙脚晒太阳,房中至少有半个月没打扫了,桌椅上都是灰尘。

听说当朝太傅到来,两个驿卒吓得两脚发软,连滚带爬的出来迎接,又连滚带爬的进去打扫,以至于杨逸自始至终都没看清他俩长什么样。

驿馆里能拿出来的也全是些粗茶淡饭,幸好小白下午去猎到了一只黄猄,好歹有些肉吃了。

杨逸感觉有些愧对清娘三女,吃饭时便说道:“清娘,莹儿,阿黛拉,这样好了,你们自此折返江南吧,在杭州等我,等我返程时再接你们一起回京。”

三女没料到他突然说这话,相互对望了一眼,最后却是由阿黛拉用夹着西域腔的调儿吟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阿黛拉念的是苏东坡所作的一首《定风波》,这首词有一个颇为感人的典故,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牵连了一些亲朋好友,这些人一同被罢黜。其中大名士王旦之孙王巩被贬岭南宾州;

王巩系驸马,蓄有许多歌妓,王巩定案时,家中歌女纷纷散去,其中一名歌妓叫做宇文柔奴,却甘愿一路相随王巩贬谪蛮荒,陪伴左右尝尽艰辛,历经五年后才得以回京。

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觥筹交错间,苏轼出于礼节地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这话纯属多此一问,因为其时在所有士子的眼中,岭南乃蛮荒之地,穷山恶水,不好已是共识。

然而,宇文柔奴却淡然地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东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不禁对柔奴大为赞赏,立刻填下了这首《定风波》。

此刻阿黛拉三人别的不说,只吟出这阙词,杨逸也颇为感动,给她们每人挟了一块黄猄肉,连声说道:“快吃,快吃,明天我让护卫到前面去打头站,提前作些安排,再不让你们受这等苦,今天是我思虑不周全,自当罚酒三杯。”

清娘动作轻灵,一把抢过酒壶哼道:“在杨大哥心里,看我三人不及一个歌妓也就罢了,你这检讨做得也没有一点诚意,什么叫自罚三杯,这酒是咱们从江南带来的佳酿,人家还想喝呢,你自罚是假,想独吞佳酿是真,当人家不知吗?”

杨逸举着个空杯,一脸尴尬,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清娘,你又调皮了。”

“嘻嘻,人家是跟晴儿姐姐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