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苏凉跟她沟通过了,算是解决了。”

周延深便不再多问了:“行吧,这段时间我会继续帮你盯着郭帆的。”

姜晓琳自从上班之后,倒是一直很老实。明景晏回来之后,也没关注她,反正周一文都已经安排好了,他没必要再去过问。而且,要不是因为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偶然遇见了姜晓琳,他都已经忘记这个人了。

苏凉这一个月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再去继续自己的论文。新的晶体材料的确顺利成型了,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了一批之后,除了留下足够的切割样品用来做性能测试一样,其余的,全都送到国家实验室去了,等待那边的反馈。

所以,整个项目组的人几乎都是在焦灼等待的情况下,继续查缺补漏,心理和生理上,压力都很大。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五一小长假前夕,也是苏凉第三篇论文上刊的时候。

样刊的快递是刘家业帮她拿上来的,简直就跟自己的论文被刊登一样,一路上无比喜悦,一看到苏凉,刘家业立刻挥舞着手里的邮件:“苏凉,样刊到了。”

苏凉正好从实验室走了出来,也十分惊喜,立刻就走了过去:“真的吗?”

刘家业立刻给她递了过去:“这是第三篇了吧?苏凉你真的好厉害啊,一年时间写了三篇论文,不累吗?”

苏凉点了点头,抿唇笑的有些腼腆:“还好,我有个好老师嘛,喻教授今年就招了三个研究生,所以我这个外派人员就得到了最多的照顾嘛,何况还有明景晏和周教授。我有这么多选题,也多亏了你们给我的启发。”

两人正说着话,姜晓琳从实验室走了出来,听到刘家业的话,顿时愣住。

一年,三篇核心刊论文?怎么可能?

这个周五的下午,姜晓琳再也没有了任何冲劲,样品也做的寥寥草草,好几项数据都远远偏离了预期,需要重新做,白白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

就连回家的路上,姜晓琳也忍不住在想,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真的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写出三篇高质量的论文吗?真的不是——代写吗?

不是她非要疑神疑鬼,但是作为同专业、而且已经工作这么多年的科研人员来说,姜晓琳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就算是刚毕业那会儿,她也做不到能在工作之余再去研究别的课题了,更别说结婚后,一大堆的家庭琐事还在等着她。

所以最终,她选择了跟合作项目,想要多几项专利来凑资历,哪怕只能出现在第二页的主要人员里面,也足够了。

晚上回家,照顾孩子睡了之后,姜晓琳又跟丈夫商议:“据我所知,喻教授快要从学校退休了,这一年来在学校的授课数量大大减少,他又是国内外的权威专家了,这些论文对他来说,应当都是小儿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