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而这些大工厂的兴建,除安置了大批的劳动力外,也带动周边各种产业的诞生。由于这些工厂们吸引的都是壮劳力,而且工人们每月也有几钱银子,在他们的需求下,在工厂附近,各种撘着简易窝棚的小饭馆,小吃摊,还有各种摊贩集市等,也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甚至还出现一些专运煤炭,专洗衣服,青楼暗娼等职业。

当然,这些工厂们现在都是兴建在堡外,主要是沿着五寨堡的各个堡门方向还有各个道路边上,关于这些工厂们的卫生及容貌规划,自然是由五寨堡城市管理局来管理。这些时间,局长何副千户和副局长李安百户及李成百户几人,就是泡在堡内,及各个工厂上,每天都是忙上忙下地工作着。

在那天五寨堡的会议后,分管五寨堡城市管理的三人,是精神大振,回去后,才用两天的时间,就在一个帐房的协助下,提交了局内的资金预算,在从黄来福手中拿到了初步的预算之后,三人就加快干了起来。

很快就招募了一批的手下,还有一些清洁人员,开始了五寨堡的清洁工作。这些清洁人员大约有十个,每人每月五钱两,负责堡内的卫生打扫,各人街包分段,每天清晨扫一次。这个工作在各人眼中可说是很清闲,钱粮又多,消息传出后,应聘者可说是挤破了头。

除了这些清洁人员外,五寨堡城市管理局招聘的其它管理人员,可说是各样杂事集在一身了,这些人,每天挂个牌子,要上街盘查各商店摊贩的卫生,盘查街上的人是不是乱吐痰,乱仍垃圾等,还有堡内各人的房屋是不是乱建,堡内的树木有没有人破坏,等等。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五寨堡只在十几天内,可说就是焕然一新,特别是五寨堡主街道大东街上,更是干干净净,片尘不染,除了堡内正在修葺的几条街,还略显杂乱外,堡中所有积年的垃圾,都被运走,所有的阴沟,都被清理一空。在吐一口痰,扔一次垃圾,罚款一钱银子的重罚下,五寨堡内的居民们,快速地改变了以前的不良习惯。

其实这些城市管理人员,每月的工钱也是五钱,不过由于黄来福规定,这些人上街管理,罚款除了一半上交管理局外,一半可以自留,所以这些人,每天干劲都很足,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盯着各人的卫生情况。也让五寨堡内的居民们,现在看到这些管理人员,也有一种潜意识的害怕感觉。

现在,每天早上,五寨堡内的居民们,早上起来后,都会将家中的垃圾放在各街边的几个大桶上,到时由清洁工运走,而不是扔到街上就是,走在街上,也没有人再敢乱扔垃圾,随地乱吐痰。

至于在街上摆摊的摊贩们,虽然他们还是拥挤在各个街上卖货,但每个人都是自觉地拿了一个大桶,盛放一些经营后留存下来的垃圾,而不是象以前一样,仍在街上就是。这样下来,五寨堡虽是商贾众多,但街上却是干干净净,和以前比,是大大变了一个样。

至于堡外的工厂等地,黄来福规定实行片区管理,每个工厂的地段,实行自己的卫生管理,由五寨堡城市管理局每月下去抽查,自己片区卫生不过关的,将进行罚款。再加五寨堡城市管理局的规划,因此这些工厂们,也是建设得井井有条,没有新兴地方那种杂乱脏等毛病。

公元1590年10月3日。

五寨堡已经在清涟南岸边,初步兴建好了一家毛纺厂,名为五寨堡毛纺厂。

这也是由黄来福及五寨堡各个商人们合资兴建的,由于是手工作坊,因此厂内需要的工人众多,已经先后招募了近千人。一下子,在堡外撘窝棚的流民们,其中的青壮男丁们,被清扫一空,就是有许多健康的流民妇女及小孩们,都被招去了干活。而每月几钱的银子,让这些流民们,赚到钱后,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毛纺厂配套设施需要很多,棉纺织业差不多,如工人们就需要:普工、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以及刷边、运经、絷扣、接头等工人,加上染坊、踹坊、纺车坊、锭车坊、布机坊等一系列的设施,因此投资巨大。

虽说这种毛纺厂这种新生事物,盈利前景不知在哪,但有五寨堡各个农场成功的经验在前,又有黄来福和渠源锐毫不犹豫地投巨资,因此五寨堡的商贾们,也不再观望,都是争先恐后地投资,只惟恐黄来福不收他们的银子。而相关的技工师傅们,织机纺机等,都是渠源锐等商人们向岢岚州,太原等地招聘购买。在此时的大明,只要出银子,不愁买不到这些东西。

眼下的大明的棉纺织业非常发达,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中国百姓衣着的主要原料,特别是到了明万历时,大明的棉纺织业和棉布加工业,更是发展极快。在眼下的大明松江等地,就是天下的棉纺中心,以棉布衣被盛天下,在此时的苏州,民间机户至少在3万家以上,雇佣的织匠数量非常可观,在苏州各地,每天的机声轧轧,子夜不休。当时大明熟练的工人们,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