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尽数落网,京城中也渐趋平静,夏竦虽然不至于被苏锦的话所吓倒,但是跟苏锦打交道他不得不多张一个心眼,这小子说话真真假假,万一真的张着网等着刺客上门,自己岂不是个大傻蛋么?

再说端午节行刺,计划的这么周详,都被苏锦逃脱,相反还搭上了两名好手,夏竦决定忍耐忍耐再忍耐,下一次出手必须一击必中,绝不容苏锦有逃脱的机会。

家中请来的十几名好手是他花重金在江湖上雇佣的一帮亡命之徒,领头的本是武夷山一个门派的弃徒,名叫燕三;此人倒是个练武的奇才,只是心术不正,弑师不说,还霸占了师娘和师父的女儿,将一个好好的门派硬生生变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窝。

这家伙行事过于毒辣,仗着有功夫在身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竟然数次进州府作案,终于惹怒了福建路诸州,联合派兵进行围剿,将他的老窝给抄了;燕三带着十几个人逃了出来,在江湖上做些打劫采花的勾当,由于武艺高强,呼啸来去的流动作案,官府拿他们倒也没什么办法。

这伙人无意间结识了夏竦府中的一名护院,这名护院在玉璋楼之后便向夏竦举荐了燕三,夏竦饥不择食,手头正缺高手,于是便重金将其招募入府中;此番刺杀苏锦便是燕三出的主意,两名出手之人是他的两名师弟,却没料到铩羽而归,在朝廷大肆搜捕的压力之下,夏竦以重金和安危相胁迫,逼的燕三亲手将自己的师弟给宰了。

经过此事,燕三也知道苏锦不是个软茬子,听从夏竦的劝告蛰伏起来,待机而动,夏竦也不吝啬金银,每日好吃好喝的待着,暂时相安无事,待风声过后在出来活动。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伙人岂是安分守己之辈,夏府中自从来了这帮人之后,便变得乌烟瘴气,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终于出事了。

此为后话,暂时不提。

第六百六十六章 省试(一)

五月初八,礼部省试大考终于开始了,大宋各地两千余名解试中举的举子齐聚京城,争夺大宋今岁科考的二百名进士名额,经过四十取一的解试的淘洗,这回又要经历十取其一的最终遴选,可见科举之途难,难于上青天。

苏锦便在这两千举子之列,有了解试的经验,苏锦的心情比上次坦然了许多也老练了许多;他甚至已经对省试的策论题目是否按照自己总结的规律出题不太关心了,因为他已经摸到了这个年代科考的一些脉络,加上肚子里比这个年代多出一千年的知识做后盾,底气相对于解试而言足了太多。

清早起来,洗漱用餐已毕,临出门时,王夫人拉着苏锦来到香案前进香,香案上摆着苏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着果品牺牲等物,晏碧云柔娘浣娘等都侍立在侧。

“儿啊,今日是你大考之日,娘亲原本没有盼望有这么一天,苏家自你曾祖开始,便从一个小小的作坊开始一直到如今的商贾之家,这当中你曾祖、祖父还有你父亲均付出了莫大的心血;你祖父在世时,曾说过‘苏记虽商贾之家,但家中子孙亦要熟读诗书明白事理,即便是不入仕不当官,也要知书达礼不做庸人。’”王夫人慈爱的看着苏锦缓缓的道。

“你父也曾跟为娘说过,其实你祖父骨子里是希望苏家出个读书当官之人,因为身为商贾,虽衣食无忧,在以前却颇受人非议,总说商贾逐利,于光耀门庭毫无益处;不瞒你说,你父自小也曾读书数载,但是实在是因为不是读书之才,反倒是在经商上有些天分,这才不得已接手家业。可是即便如此,你父亲依旧尽量多读书多习字,遵循祖辈的期望,尽量做个知书达理之人。”

苏锦拉着王夫人的手道:“儿知道,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儿子大小便喜欢读书的原因,这也是受父亲熏陶所致。”

王夫人点点头道:“是,你小的时候虽有些木讷,但却能静下心来苦读,性格也很沉稳,倒有些少年老成;为娘当时还很担心你会读书读的迂腐了,而你父离世之后,为娘独立支撑家业,也颇为辛苦,逐渐便对祖训有所懈怠;甚至有的时候,为娘根本不想你成为读书之人,我苏家世代单传,难不成诺大家业就此无人交接不成?此想法有违祖训,为娘于心有愧,期望你父泉下有知,原谅为娘见识浅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