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小的定川寨,本拟片刻之间便会被西夏铁骑踏平,却生生的阻挡了西夏军近三个时辰,黎明时左军野利旺荣部便抵达山口,此时已经巳时将末,还是在对方主动弃寨而走的情况下才算结束,宋军凭借不甚坚固的寨墙和这座不高的山坡,硬是以数百人的代价杀伤夏军两千余人,这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野利旺荣咬牙切齿的盯着面前这具直挺挺的尸体,但他知道不能怪罪他人,宋军再勇武也只是宋军而非猛兽,此战之挫的根本原因乃是自己轻敌所致。

不仅自己如此,整个大夏军团中都存在着普遍的轻敌思想,否则何以元德中的四千骑兵都拿不下这座城寨,反倒被杀伤众多的士兵;归根结底便是因为,在元德中以及众多的大夏将士心中,宋军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在宋军突然使出各种诡计之后,便无法应对,只能挨打了。

这近三个时辰的耽搁,后续的野利遇乞率领的右路四万骑兵也堵了半天,幸而是自己的亲兄弟带兵,偷偷的将情形派人告知于他,他也不会来嘲笑自己蠢笨,若是李元昊得知,恐怕从此便将此事当成自己的耻辱了。

拓跋庆守派遣两千骑兵追杀逃跑的定川寨宋军,虽然一路上斩杀了三百多名宋军士兵,但大部分的宋军选择的是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的阡陌,马儿无法进入,也只能望而兴叹;有十几骑夏军立功心切策马踏上这些难行的小道,结果反被宋军所杀。

这些都不算什么大事,让野利旺荣郁闷不已的是,追杀而回的士兵们带来了一个让他头疼的消息,前方十余里处居然又有一座城寨,有人说那里原本叫做刘燔堡,大军数月前便已将之攻克焚毁,却不知宋人何时又将其重建起来了。

刘燔堡的地势倒不险要,过了定川寨之后便再无险要的地势,之所以选择在此地设寨却是因为一条河流横亘而过,正是由陇山北麓融化的雪水汇聚而成的一条不宽的河流,从西往东流入泾水之中。

而刘燔堡则是选择水流最为平缓的一处河滩的南岸建立,大夏骑兵南下渭州必须要渡过这条河,要么搭桥,要么摆渡,要么便是直接骑马淌水过河;搭桥摆渡非到万不得已自然不考虑,那是因为,虽然并无难度,但是十几万大军渡河南下搭桥的话要搭上不下百座,用船的话起码也要上百艘才够,否则光渡河便要渡个一年半载。

综合而言,选一处水势平缓而又不深的河道骑马涉水而过,乃是最为简便易行之法,可偏偏这刘燔堡的坐落之处便是在渡河的最佳地点,很明显这又是一颗钉子。

野利旺荣的左军开到刘燔堡北面对岸的时候,刘燔堡的寨墙上的宋军已经是严阵以待,不仅如此,隐约可见对岸土坡之后也有影影绰绰的宋军弓手的身影;很明显,宋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夏军开始涉水渡河,迎接他们的必是飞蝗如雨。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兵临城下

野利旺荣再不敢轻视这前路上的小小堡垒,定川寨的教训就在眼前,党项一句俗语说的好:决不能踩在同一泡牛屎上跌倒,鉴于此,野利旺荣下令停止前进,叫来众将商议对策。

“大王,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此处渡河河道亦有数百步之宽,并非如定川寨那般的狭小陡滑,末将以为根本无需多做考虑,万骑冲锋奔袭过河便是,宋军不过是想用弓箭阻击我铁骑罢了,只消命士兵以强弩压制宋人弓箭,奔袭过河之后便是肉搏,到那时宋人只有溃散一途。”一名副将进言道。

一语点醒梦中人,野利旺荣暗自惭愧,一场小小的失利竟然让自己充满智慧的大脑蒙上了污垢,这里的地形和定川寨天壤之别,宋军既无法居高临下,又无法使用火油等诡计,唯一所虑的无非是城寨上和河对岸的弓箭罢了;可是地势如此开阔,万马奔袭瞬息便可到对岸,一旦近战宋军焉能抵挡?对面河岸上阻击的宋军其实并不足虑;稍微棘手一点的不过是刘燔堡中龟缩的宋军罢了。

野利旺荣瞬间便拟定好了作战计划,先派出弓骑在渡河之际远程压制,再下令骑兵突进渡河,数万弓骑兵只消压制住盏茶功夫,自己冲锋的骑兵队早已顺利过河了,接下来便是收割的时候。

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不用弓箭压制,万骑冲锋,踩也将对岸给踩平了,都是定川寨惹得祸,让人迷糊了双眼,竟然变得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