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的分叉

身怀利刃,杀心自起。历经两次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在青州这里的军营,煽动群众,聚众造反,这些其实难度不高。

加上青州军与曹操本部军队早有嫌隙,这些日子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自己如今也算有些声名民望,若是登高一呼,从者应该不少。声势越大,自己能够获得的才会越多。

如何发动更多的人,需要做一个可操作性的计划,这是造反的关键之一!

另一个关键点,便是时机了。

毕竟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实在指望不上,系统再神通广大也需要时间,若是随意的发动造反,一旦直面曹操的主力,恐怕顷刻间被剿灭,甚至就这群人王政暗自摇头。

面对曹操,恐怕连敢战之心都未必有。

青州人对曹操的惧怕,恐怕是当世之最,而作为目前世上最了解曹孟德能耐的人,王政的内心,其实也有一点忌惮,他不想一开始就正面与魏武对敌。

时机不对,绝对不能发动造反!

这是他心中第一个决定,造反容易,但是造反后需要一个好的局面辗转腾挪,更需要足够的余地缓冲,足够的时间发育。

望着公告上的“徐州”两字,王政若有所悟。

人不在家的时候,才最好偷家!

接下里的几个月,王政一边在心中筹划,结合所知历史多次推演,不断完善自身计划;一边与人闲谈不断了解附近的山川地势,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副青州与附近州郡的简易地图。

同时吩咐吴胜等人不断替他吹嘘造势,随件时间的推移,接下来的数月里,曹操连续对徐州发动攻势,徐州牧陶谦也不甘示弱,双方征伐不断愈演愈烈,曹操单靠本部已有些吃力,开始征调青州军参战。

这令王政也有些急躁起来,若是此处军营也被征调,那所有的计划都将被打乱!

凝视面框上显示的数字,王政心中发狠,二十二个黄巾民兵虽然还嫌实力单薄,却已是不能再等!

又到了发饷日。

曹嵩终于死了!

望着布告栏的汉隶,首次觉得这些歪扭的文字无比顺眼,王政长舒一口气,万事俱备,东风已至!

瞥了眼那个令他终下决心的运粮官,王政眼中凛冽杀意一闪而过,扭头问吴胜道:“都安排好了?”

吴胜压低的声音有些颤动:“人都找好了,对方索要三斤肉,先给了一半。”

这颤抖不是惧怕,而是兴奋。

初生牛犊不怕虎,似吴胜这般年纪的少年而言,因为无知所以无畏,最不缺的便是鲁莽的冲动。

从王政告知他接下来要干的大事后,这几日来吴胜甚为雀跃,似乎完全没考虑过失败的后果,那可是忧关性命的事情。

年少无知啊。

“可靠吗?”不是对吴胜不放心,多日相处王政清楚,此人平时毛躁油滑,关键时刻做能做大事。

但区区三斤猪肉就能让人冒这般大险?

以己推人,心中有些没把握,王政还是想确认一下:“那人什么来历?晓得轻重吗?”

“嗨,那李三是邻村有名的赖汉,偷鸡摸狗好吃懒做,他能知晓什么?”

吴胜嗤笑一声:“对他而言,三斤猪肉都能卖了,何况只是喊一句话?”

“那就好,死了也不可惜。”王政点了点头,自我安慰。似乎忘记了他让吴胜去找人时,可没说过莫找好人。

天气渐渐燥热了起来,加上前几次发饷的不愉快,运粮官对这处军营的人一直没甚好脸。

这次却不似以前,不但没有运量的骡车跟随同至,运粮官也变得颇有耐心,直到大半军营的人都聚集此地,才迎着数千人期待的目光出列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