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草芥之殇

反正是没有“然后”了。

王政这个气啊!

万分不甘之下,后面便带着黄忠回府,王政当真是摆足姿态,更是魅力全开,一番刻意笼络。

结果从中午磨到晚上,系统却都再无反应,直到张昭来此,王政无奈之下,也只得暂时放弃。

当然,这半天的功夫倒也不是白白浪费的,起码黄忠此行的前因后果,王政倒是理清了。

这位黄忠的确便是历史上那位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黄汉升。

初平元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不过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便匿名独身,单骑入荆州。

来到宜城后,刘表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随后定下了臼犯之谋,于当年秋天发动,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

随后刘表趁势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在这个过程中,黄忠作战勇猛,尤其是攻襄阳时,更是立下大功。

当时的襄阳,正是由江夏二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二贼生性凶悍,在刘表军初至襄阳城下时竟主动出击,想趁其立足未稳时先挫锋锐,结果却被黄忠单骑陷阵,连斩麾下三将,直接退回城中。

其后黄忠的表现更是夸张,三次攻城都的第一个冲上城头,悍勇冠盖三军,见其这般表现,江夏贼寇人人胆寒,而刘表军却是士气大震,竟是十日不到便攻克了襄阳外城!

挟大胜之威,刘表趁机派遣蒯越与庞季前往说降,张虎、陈生见事不可为,便同意归降,归于刘表部将黄祖旗下。

可以说,襄阳能得的这般轻松,黄忠居功至伟。

如此虎将更让刘表大为欣赏,加上本就初来荆州,身边缺人,便在初平三年,也就是王政穿越而来的这一年,刘表对黄忠破格拔擢,将黄忠从一个都伯连越三级表为中郎将。

如果按照这般轨迹发展下去,刘表当真对黄忠委以重任,那么无论是刘表还是黄忠,两人的命运都可能会截然不同。

刘表或许便不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连区区一个交州都打不下来,而黄忠也可能会更早的名扬天下。

可结果是,刘表这边刚刚封完黄忠的官,在其感恩戴德以为终遇明主的时候,却有人将黄忠的最大短处告知了刘表,更认为这般越级提拔极为不妥。

黄忠的短处是什么?

出身!

黄是荆州大姓,随便都能数出不少名人,如黄祖,黄盖,黄忠,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

但同样一个“黄”字,有的人是世家,如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琬,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是太尉黄琼。

有的人是寒门,起码也算祖上阔过,如南阳黄氏,代表人物黄盖,老祖宗黄子廉做过南阳太守,哪怕生活艰难贫寒,一出道便能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黄忠的祖上是谁?不知道,查无其载。

那就不用问了,肯定是泥腿子么!

这便是黄忠前半辈子为何默默无名的真正原因!

他的出身太低了,寒门都算不上!

而作为宗室后裔、当世名士、八骏之一的刘表,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更立刻便后悔起来,不该一时冲动啊,给黄忠一个这么高的官啊。

后面一番思忖,刘表又暗自庆幸起来,不幸之中的万幸,如今这中郎将也不算很金贵了。

在两汉的传统军制里,中郎将其实是个很高的官衔,在将军之下,却在校尉之上,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当然,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