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龙共虎,应声裂

在武安国向来,无非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调兵遣将就是。

“调遣营陵、淳于诸道兵马即可南下,援助昌安。”武安国道:“徐州军既下平昌、高密,接下来要么去夷安,那边是往东直取东莱,要么继续北上威胁平寿,如今兵力不可分散,二者相权选其一,咱们还是要选昌安!”

“此城有江河之险,足可依赖,再设上良将、精卒,布置得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说道这里,武安国主动请缨道:“这一次,俺亲自前往!”

孔融看了看武安国,神色稍缓。

他自入北海国来,若论起来做的事情倒是不少,设置城邑,设立学校,又亲写书札,表显儒术,荐举贤良

但这些事情在乱世之时,不能说是无用,起码若仅做这些事情,是不行的。

而偏偏历史之上,在最关键的武事上,这位孔圣的后代恰恰就是什么也不干。

所谓‘但高坐无为也’!

青州黄巾祸乱一方时,他坐视不理。

袁谭和田楷激战正酣时,他亦是高高挂起。

甚至有援救之恩的刘备在关键时刻求援时,孔融竟也是置之不管。

好在他举荐和选拔人才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在任期间提拔的三个手下,一个是仪,一个彭璆,加上面前的这个武安国,都是颇有才干之人,一文一武一财政,硬生生的是把北海大局给撑下来了。

但武安国对付内部的流贼固然还能勉强,对手换成这几年声名鹊起的王政

孔融已不敢想下去了,此时他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另一个人。

那个曾经挽大厦于将倾,救他孔融于危难之际,同样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人。

只可惜,这一次子义恐怕不会再来解救吾了

按下心中的懊恼和后悔,孔融想了想,又问道:“何必二选一呢,将东安平的驻军派出一部分去夷安”

话未讲完,便比武安国断然否决:“此事万万不可!”

“东安国的驻军不仅不可调离,还要加派!”武安国斩钉截铁地道:“国相,袁绍军亦是狼子野心,需防袁谭趁火打劫。”

东安国在据县之前,乃是北海国的西面门户,袁谭破临淄焚杀田楷的消息刚传到北海时,武安国便立刻请命增派了援兵前往此城,以防不测。

“安国”

孔融待要再说,见武安国一脸坚决,只得苦笑着道:“既如此,便依你罢。”

此时,苍穹已是阴云密布,雷声阵阵。

山峦起伏,江水奔腾,青、徐两州,同时间有无数人仰头看天。

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大雨瓢泼也似地倾泻下来,倾盆之势席卷整个北海。

白茫茫的雨水,连天接地的,恍如天河倒灌,乱响成一片。从墙头、帐篷、树梢上跌落,冒着泡儿,汇聚成溪、成一条条急流的河。

举目是水,遍地亦然。

天空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本就阴沉黯淡的光景,再被密集的雨幕一番遮掩,阻隔了所有人的视线,稍远一点便看不清楚了。

眺目处皆是灰蒙蒙的,不时有电光如同火蛇,撕裂天空,一闪而逝时的瞬间,天地大亮,方才将那山峦、城池的轮廓照见。

这雨从昨天就开始下了,一天一夜不见有丝毫停顿,反而越下越大,越发猛烈。

受雨水的冲击,山上有大块大块的泥土崩落,化成泥流,肆意流淌,驿道早就泥泞不堪,人马踩踏上去,能陷下去小半截子腿。许多的树木,遭了雷劈,横七竖八地栽到了路上,越发使得道路阻塞,令人难以行走。

高密城外,徐州军队的大营。

臧霸掀开牛皮帅帐的帘幕,往外看去,便见风急雨密,豆大的雨滴见缝插针似的,迎头扑面地浇了他半身,冰凉浸骨。他打了个冷战,急忙缩回去,摘下头盔,摸了摸光头,顺手抹去脸上的雨水,喃喃地咒骂了一句:“贼老天,一场泼雨,下个不住。下的这般大,得了颠症不成?”

一下雨,天气就潮湿。帐中烧了火炭,以祛除湿气。